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篇
经济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永安  邬龙 《生产力研究》2015,(1):122-126,161
对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计量分析能较为全面地展示我国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执行情况。以1988—2014年我国各部委发布的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政策为数据源,从逐年政策发布数量、政策类型及政策发布机构分布三个方面进行计量,定量分析发现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数量自"十一五"以来快速增长,主要目标为来源解析和污染物测定上,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减排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各政府机构的经济环境政策实施也需进一步协同,避免因政策冲突而达不到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4~2011年我国行业的面板数据,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的方法测算中国八大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GMM方法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传导的国际研发存量和我国的研发存量以及两者的交互项对这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便了解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国内各相关行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途径传导的国外逆向技术有一定的溢出效应,但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只有在国内研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跨越一定的门槛值后,才能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  相似文献   
3.
近日北京市正式发布了PM2.5来源解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四大主要来源为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和扬尘。为对经济和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量化支持,文章在该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按部门进行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基于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将2005—2012年北京PM2.5大气含量分解为五部门9种驱动因素的贡献,并以每两年为一时期共7个时间段的各类驱动因素的贡献进行了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保有量、生产部门能源强度、生产部门能源消耗量、人均年收入是经济增长对PM2.5排放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交通部门的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生产部门对化石能源的高依赖性以及居民生活消费习惯是未来减排政策需应对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企业对不同绿色技术的采纳和投资等行为影响了技术创新效应在减排目标实现中的贡献。本文构建了技术不确定发展下企业最优投资策略的期权博弈模型,分析企业最优投资时机和技术采纳的动态变化。分析表明:(1)绿色技术预期减排收益、不确定程度和投资成本影响企业投资时机,企业出于先于对手研发而占领市场的考量会使投资提前;(2)当收益率先到达两企业同时投资临界值时,两企业会对一项技术进行同时投资,否则企业为争当领导者会在更小的临界点进行投资;(3)企业面临一项成熟技术作为追随者和一项不确定性更高的新技术作为领导者的投资选择时,即使新技术当前收益低于成熟技术,当领导者价值函数值大于追随者价值函数时,企业会跳过成熟技术而率先选择新技术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