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在经济上尽快赶超先进国家.我国应积极促进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推行。介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作用、内容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刘凤莲 《北方经贸》2002,(7):113-113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具有客观必然性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有其具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感应节能中餐燃气炒菜灶(以下称感应节能灶)采用“红外线感应自动点火“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灶头,大大提高了热效率,减少了能耗和有害物质的排放,弥补了普通燃气灶热效率低、燃烧不完全等不足.实验证明感应节能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浅谈名牌战略与商标意识刘凤莲在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正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世界各国都以战略的眼光运用名牌战略占领并拓宽市场,以取得更大经济效益。市场竞争,最直接最关键最敏感的是产品本身竞争,而知名度越高的产品,就越具有竞争力。这是因为名牌产品制作精细,...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影像的湖北省天门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天门市1997和2008年的两期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并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移矩阵,最后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状态和趋势分析,并对造成这种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为今后更加合理利用土地和相关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决策支持。结果表明,1997-2008年间,耕地减少2773hm2,占总面积的比重减少了1.1%;各类建设用地总计增加了5566hm2,比重增加2.2%;水域减少1107hm2,林地增加了773hm2,其他土地减少了2460hm2。流失的耕地中,绝大部分被建设占用或转为鱼池坑塘。建设用地的扩张占地中,耕地被占77.83%,林地被占19.8%。其他土地主要被开发为耕地和林地,各占48%和39%。城乡工矿用地的变化强度最大,对区域的影响最大。天门市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强度为0.456,属于变化强度弱的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综合趋势和指数为0.640,属于变化较不平衡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黄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湖北省黄石市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基础,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并将其与国家城市土地用地标准进行比较;提取了20个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进行因素分析,构建了一个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城市土地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应用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对黄石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最后,分别从六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试图为我国工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新技术革命的迅速推进,现代企业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会计循环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足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必须予以变革。本文针对此.主要分析和阐述了信息化对于会计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阐述灰色预测模型计算步骤及其改进方法,将改进灰色预测方法应用到石河子市城市需水预测的实例研究中,通过对预测结果的分析,发现改进模型的模拟精度更高,预测结果可为石河子市用水规划和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分析了石河子市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在结构上的变化,结果显示工业用水比重增大,近年增长态势趋于稳定;生活用水量增长较快,比重变化不大;生态环境用水比重减小.并阐明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以期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发展利用规划提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寻甸县贫困格局与贫困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贫困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之一。科学揭示县级区域贫困格局、分析致贫因子,可以促进县级区域性减贫战略更好地实施。方法 文章运用多种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了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贫困格局,多维度剖析该区域致贫因素。结果 (1)寻甸县农村贫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和贫困空间效应,其贫困发生率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地域差异性。总体上,寻甸县南部、县政府所在的街道仁德及其附近地区的贫困发生率普遍较低,该县北部的联合乡、六哨乡、甸沙乡等乡镇贫困发生率居于较高水平,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乡镇的区位条件和地形条件相对较差。(2)相比2014—2016年,2017年寻甸县各乡镇(街道)的贫困发生率显著降低,其原因主要是2017年该县对所有排查出的“问题户”进行整体性的高强度整改、使得2017年末该县多数贫困户得以脱贫。(3)空间误差模型(随机效应)估计结果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农村居民人均用电量的增加、每公顷耕地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增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的降低均可促进贫困发生率下降。结论 多数因素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强度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新时期中国西南山区贫困格局、致贫因素、减贫路径及模式,亟需深入研究,这也对强化贫困地理学的研究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