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O年11月27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北京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中共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新华出版社共同主办的《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新书发布会暨苏联问题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研讨会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新华出版社、《百年潮》、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26—2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并出席“中国年”开幕式等活动,这是胡锦涛主席第三次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俄罗斯是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普京总统是胡锦涛主席会面最多的外国首脑,2006年两人曾六次会面,由此可见中俄关系的紧密程度。中俄关系在中国对外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也在上升。中俄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交流在迅速向深度与广度拓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得到深化,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3.
左凤荣 《新远见》2012,(6):13-18
在2012年3月4日的总统选举中,普京以63.60%的得票率当选,虽然没有2004年的得票率高,但也远高于第二名久加诺夫,表明普京占有绝对的优势,与2011年12月杜马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不到一半的得票率相比,普京显然比推荐他的政党更值得选民信赖。俄罗斯有1.1亿选民,普京得到了4550万张选票,许多人因为看到选举无悬念,  相似文献   
4.
左凤荣 《新远见》2012,(4):15-21
苏联剧变和国家解体与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样,都是改变20世纪世界政治版图的重大事件,如果说十月革命的胜利与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与危机相联系的话,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解体则是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发生的。为什么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突然从世界地图上消失了,消失得那么出人意料和猝不及防,  相似文献   
5.
普京要想在西方的制裁下完成经济结构的转型是比较难的。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时候就提出要改变经济结构,要发展轻工业、农业。普京也提出过要发展新经济,但实践的效果并不怎么好。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能源工业赚钱太容易了。  相似文献   
6.
左凤荣 《新远见》2008,(12):31-39
由于长期奉行不科学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苏联虽然取得了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但这种超级大国地位难以持续长久,苏联最后的衰落与解体与其长期奉行的违背经济规律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有极大的关系。研究苏联这个世界上最早和最大国家失败的教训对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左凤荣 《新远见》2010,(5):31-37
2010年3月29日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案造成了39人死亡,90多人受伤。很显然,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经过精心策划的恐怖袭击事件,它再次让莫斯科人感到他们仍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案刚过两天,人们还没有从震惊中回过神来,31日达吉斯坦共和国境内的基兹里亚尔市再次发生的连环爆炸,造成12人死亡,其  相似文献   
8.
左凤荣 《新远见》2012,(12):21-28
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20多年来.在原苏东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值得关注和研究。在由陆南泉、左凤荣等主编的《苏东剧变之后——对119个问题的思考》一书(上中下三册)出版之际,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举行《苏东转型:成就与问题》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新华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30多位专家学者就原苏东地区转型与发展状况进行了研讨。一、关于原苏东国家转型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原苏东国家转型的实质是抛弃苏联模式。陆南泉教授认为.“从总的方向来讲。俄罗斯实现了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体制改革不再是苏联模式的改善,而是朝着人类共同文明、共同的人类价值观方向发展”,俄罗斯“改革的方向是俄罗斯特色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李建民认为,“从制度建设分析,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建立现代的、文明的和社会导向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第十一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3年11月2日至3日在上海郊区的江南水乡金泽古镇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统计与政治"。本届论坛旨在聚焦中外现当代重大历史事件(如特定时期人口非正常死亡等),探讨统计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统计在政治中的具体应用——在某些颇具争议的统计数据的获得上,作为"政治算术"的"统计"究竟如何扮演了别样的政治工具的角色。也许历史罕有真相显现,"统计"亦难摆脱"政治"之纠缠。不过,我们还是希望从探讨"统计"与"政治"的关系入手,撬动被"政治"密闭发酵的封缸中的历史事件,以"去政治化"的"统计",促进历史共识的凝聚。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并经所有发言者校订与补充。评论及讨论部分的发言标题为编者所拟。因为篇幅所限,部分内容未能一并刊出。  相似文献   
10.
列宁逝世后不久,俄共(布)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的政治局委员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大林、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在这七人中,前三人是“左”倾反对派,在1925—1927年的争论中被打倒,后被清洗。后三人是所谓的右倾反对派的代表,他们同斯大林之争,集中表现为1928-1929年反对斯大林埋葬新经济政策,实行所谓的“大转变”。本章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