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农业基础地位的加强和巩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农业和农村经济如果停滞不前,或不能随着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地前进,就要导致其基础地位的削弱。我国连续几年农业的丰收,出现了主要农产品的“过剩”现象。粮食和棉花等卖难,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生产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收入受市场的约束很大。只靠增加产量,靠外延型扩张来增加收入,路子已越走越窄。要开辟农业增收新领域,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就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转道上来。  相似文献   
2.
3.
地区国民收入統計是件新开展的工作。地区国民收入統計資料,对分析一个地区的扩大再生产,研究一个地区生产、分配、消費、积累的綜合平衡情况,以及和其他地区之間的经济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地区经济和全国经济的不同,地区綜合平衡也具有和全国不同的特点。这些都应該在地区国民收入統計中反映出来。本文拟对地区国民收入統計在研究地区綜合平衡中的作用,根据工作中的初步体会,提出一些不成熟的  相似文献   
4.
5.
6.
7.
马克思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矛盾,推导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私人劳动不再是间接的隐蔽的社会劳动,而是直接的可以计划安排的社会劳动。关于“劳动直接社会性”的理论意义,就是个人劳动加入社会总劳动中,可把劳动等量交换看作劳动的直接交换和直接分配(以时间为尺度直接进行)。个人劳动直接作为社会劳动体现出来,就能使生产和分配通过计划来决定,这是后来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把社会主义同计划经济相联系的重要理论依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作了比较集中的论述:“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社会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按照这一理论,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统一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前苏联一位经济学家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劳动,所以产品生产上消耗的劳动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也不存在产品的实现问题,所以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经济,市场的必要性基本上被否定了。  相似文献   
8.
9.
第三产业,这个概念如何下定义,应该包括哪些部门,还存在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第三产业以提供劳务服务为主要特征,它为第一、第二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是社会分工的完善过程,有利于促进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可大大减轻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和行业的社会负担,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集中力量从事专业化商品生产,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从而大大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物价统计及作为其中心内容的物价指数编制工作,是件重要的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在物价指数的编制方法上,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采用综合总值指数法,有的主张采用加权平均指数法。本文拟从统计科学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