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卫民  曹姣 《经济纵横》2021,(10):114-121
农村闲置宅基地与农房收储制度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与农房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在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中,仅有少数地区进行了探索,尚未形成系统的收储制度.闲置宅基地与农房收储的实践探索主要分为村集体主导和政府主导两种模式.闲置宅基地与农房收储制度应从制定收储指导意见、设置管理模式及机构、明确收储条件和补偿标准、强化收储资金保障、健全收储程序、完善收储监管与责任等方面进行系统构建.闲置宅基地与农房收储后可通过复垦复耕统筹使用,纳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并入市流转,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兴办厂房、仓储或发展特色产业等路径,激活"沉睡"闲置的宅基地与农房,实现宅基地与农房由资产到资金的蜕变.  相似文献   
2.
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如雨后春笋般积极发展,极大地弥补了正规金融发展的不足,其针对农户发放的小额信贷缓解了"三农"融资难的问题,有效地支持了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本文分析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农户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制度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并提出如何规避农户信贷风险的有效措施: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服务体系;完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健全农户信用评定制度;采取激励措施等。  相似文献   
3.
脱贫攻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乡村全面振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出路,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形成联动机制。当前二者在衔接过程中面临着统筹协调工作不畅,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易地搬迁治理低效,自主脱贫意识淡薄,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利益联结要素缺乏等多重困境。浙江德清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采取集成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提升乡村善治水平,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现阶段应采取整合政策力量与深化农村改革、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易地搬迁脱贫与城乡融合发展、智志双扶解困与基层治理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利益联结建构与提高农民收益等六个方面衔接的关键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的发展状况、战略优势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区域的战略定位,进一步讨论了其核心城市职能分工和产业地域分工,指出了北海、钦州、防城港的发展布局。同时,根据以上研究,探讨了该经济区的发展模式,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行政区经济是我国特殊时期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行政区经济的形成使企业竞争中渗透了强烈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生产要素跨行政区流动不畅、行政区域间竞争具有一定的隐性特征、行政区边界经济明显。有必要建立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使各行政区域均能获利,从而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的发展状况、战略优势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区域的战略定位,进一步讨论了其核心城市职能分工和产业地域分工,指出了北海、钦州、防城港的发展布局.同时,根据以上研究,探讨了该经济区的发展模式,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经济的实践价值在于提倡有限利用、寻求持续发展和强调代际公平.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尽管发展生态经济已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但在实践过程中,却陷入生态经济概念不明、生态农业基础不牢、生态旅游开发不够和减排任务压力不清等困境.为此,有必要从加快发展多功能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推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行政区经济是我国特殊时期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行政区经济的形成使企业竞争中渗透了强烈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生产要素跨行政区流动不畅、行政区域间竞争具有一定的隐性特征、行政区边界经济明显.有必要建立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使各行政区域均能获利,从而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地制度始终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按照建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四个节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曲折而艰辛的萌芽、探索、改革与深化改革四个阶段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建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逻辑包括始终贯彻以农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渐进式推进、实现土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重视土地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结合.而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协调整体推进、改革重心从以所有权为中心转向利用权为中心、土地功能从注重生存保障转向发挥财产功能、土地制度改革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探索与改革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仍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稳定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传统由政府、市场或社会组织等单一主体供给的农村公共服务,在社会转型时期遭遇了表达不畅且供给不足、权责不明且职能缺位、决策失范且效率低下和监督不力且评估失效等系列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多元共治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在阐释其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通过构建机制、完善供给体系,确立主体、建构供给模式,优化程序、培育公平环境,健全法律、树立责任意识等路径,对现行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