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9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6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财经专业课教学方法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与西方的财经专业课教学,在诸如课堂规模、课堂讲授、教材运用、学生发言、课外准备、课堂测验、课堂讨论、教室形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差别的根源在于我国的教学还没有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根本的教育思想。以教师为根本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而实现以教师为根本则要求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防范金融风险的七项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通过构建商品期货合约定价模型,证明商品期货合约价格由资本市场系统风险溢价和标的现货市场特有(非市场)风险溢价两个部分构成.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影响标的商品期货价格的前提条件是存在足够多的参与商品期货市场的交易者.当标的商品现货市场需求增加.在预期商品期货合约价格为正值的情况下,都将会使商品期货合约的价格上升,扩大交易风险并增加多头收益.相反,在预期商品期货合约价格为负值的情况下,需求增长引起初级产品价格上升将使商品期货合约价格的绝对值下降,减少交易风险和引起多头损失.如果标的商品现货市场需求减少,在预期商品期货合约价格为正值的情况下,将引起商品期货合约的价格下降,减少交易风险并降低空头损失.相反,在预期商品期货合约价格为负值的情况下,商品期货合约价格的绝对值增加,扩大交易风险和增加空头收益.  相似文献   
5.
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危机的重要推手,社会各界均呼吁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欧美迅速出台了新的法规强化监管。但加强评级行业的监管能否改善评级质量,学术界却看法不一。本文的研究发现,通过加强监管,可以改善评级质量,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非对称性监管优于对称性监管。美国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力度不足是次贷危机前评级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各国需要采用非对称性监管模式,加大复杂性金融产品评级的监管力度,防止评级高估,提高评级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国际期货市场呈现较大的波动性,不确定性因素和市场风险都有增加的趋势。我国作为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主要进出口国家之一,为了尽可能回避国际价格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建立和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和定价能力的境内商品期货市场日渐成为理论和实物界普遍关注的议题。从目前商品基金和对冲基金的组合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金所的文件,2005年4月8日推出的沪深300指数将作为股指期货的合约标的。沪深300指数是由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中选取300只A股作为样本编制而成的成分股指数。沪深300指数样本覆盖了沪深两市场六成左右的市值。  相似文献   
8.
在终期效用最大化约束条件下,参与商品期货市场的标的商品的生产商、加工商和投机者等三类交易主体存在最优期货头寸持有量.通过联立证券、商品期货和现货三个市场,一个商品期货合约定价的两期静态模型得以确立.商品期货合约价格由资本市场系统风险溢价和非市场风险溢价两个部分构成,其绝对值与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的投机者数量呈反比,投机者数量越多,商品期货合约价格的绝对值越小,表明商品期货交易风险越小,商品期货价格越平稳,价格发现功能越突出.  相似文献   
9.
教育思想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指导思想、素质思想与管理思想。我国高等财经院校的教育思想应强调体现时代精神、讲求国家利益与提升民族自信,突出创新、开放和国际化意识。摒弃人才综合素质“大拼盘”的观念,注重人才素质的层次性或结构性,把自主性作为财经人才的基础素质。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管理思想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根本”、推动学科融合、发展通才教育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化趋势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以2007-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会显著扩大企业风险,即实体企业金融化会对企业风险产生"扩大效应".同时,相比于高风险承担能力的国有企业、成长成熟期企业和低融资约束企业,低风险承担能力的非国有企业、初创和衰退期企业以及高融资约束企业的金融化对企业风险产生的"扩大效应"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会通过挤出实物资产投资和降低主营业务收入来扩大企业风险.因此,加强对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的信息披露和监管,健全实体企业内部的风险预警系统和防控机制,并引导实体企业专注主业发展,将有助于降低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