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7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范孝周  李寒俏 《新智慧》2008,(10):75-76
在我国,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一般需经过股东认购、收到股款和发放股票三个阶段。为了把认购股票和收取股款的过程以及违约的事实反映出来,上市公司一般会设置“其他应收款——认购股款”、“认购股本”等科目进行核算。对于“其他应收款一啾购股款”科目的期末余额,目前国内会计界的普遍做法是在资产负债表上将其列为流动资产,并且与一般的其他应收款分别列示。但是该种做法存在诸多不妥之处,笔者拟对其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所得税费用处理有关规定 由于会计与税法的目的不同,会计上的处理方法长期以来都和税法的规定有出入。因此,企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需将会计利润调整为符合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同时计算出所得税费用。这些差异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永久性差异产生后再不能“转回”或“抵消”,所以只需在会计利润上直接调整,不会产生递延资产或负债,不需要做特殊处理。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才是关键,企业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对未来应纳税金额产生影响的应予以递延。  相似文献   
3.
管理防御视域下的管理者特征与公司业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的情况下,自利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管理者固守职位并最大化自身效用的管理防御行为。通过选择管理者年龄、管理者任期、管理者学历、管理者持股比例和管理者薪酬等特征变量,选取2003-2008年间6年连续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管理防御视角考察管理者特征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管理者年龄、管理者学历和管理者薪酬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管理者任期与业绩显著负相关,管理者持股对业绩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分期收款销售业务的收入确认及其所得税会计处理做出了新规定,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企业对外发行不同潜在普通股的,如果单独考察其中某一潜在普通股,可能发现其具有稀释作用,但如果和其他潜在普通股一并考察,则可能发现其具有反稀释作用。为了反映潜在普通股最大的稀释作用,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将各项潜在普通股按照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稀释程度根据不同潜在普通股转换的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即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普通股时,将增加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所确定的金额)大小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一般需经过股东认购、收到股款和发放股票三个阶段。为了把认购股票和收取股款的过程以及违约的事实反映出来,上市公司一般会设置“其他应收款——认购股款”、“认购股本”等科目进行核算。对于“其他应收款一啾购股款”科目的期末余额,目前国内会计界的普遍做法是在资产负债表上将其列为流动资产,并且与一般的其他应收款分别列示。但是该种做法存在诸多不妥之处,笔者拟对其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企业对外发行不同潜在普通股的,如果单独考察其中某一潜在普通股,可能发现其具有稀释作用,但如果和其他潜在普通股一并考察,则可能发现其具有反稀释作用。为了反映潜在普通股最大的稀释作用,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将各项潜在普通股按照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稀释程度根据不同潜在普通股转换的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即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普通股时,将增加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所确定的金额)大小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分期收款销售业务的收入确认及其所得税会计处理做出了新规定,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人们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社会要求企业越来越多地披露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本文通过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的探讨,根据沪市229家上市公司2006年度财务报告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简要分析了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高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就业难是大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本文从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入手,对学生就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特点,对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