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开放,外商直接投资也跟着由东南沿海向东部沿海再向全国范围内转移。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外商独资经营的意向很明显,但实际利用外资率最高的还是中外合资经营形式。从短期看,西部地区应以中外合资经营方式为导向,但从长期看,应顺应外商直接投资的全国性趋势,从政策上为外商独资经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2.
应收账款的财务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收账款是指对外销售产品、材料、应收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是客户对销售企业资金的占用;应收账款能否收回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因此,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一个企业十分重要。本文从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应收账款收账措施三个方面阐述应收账款的财务管理。一、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商业竞争。这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之提出隐名股东(也称显名股东、名义股东)是指实际认购出资,但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料记载的股东却为他人的实际投资者,也即借他人名义出资之人。公司隐名股东的存在产生了诸多的法律问题,法院对于如何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已困惑多年,至今仍未达成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法,遇到此类问题多靠法院的自行摸索,个案判决的原则和所援引的依据也相去甚远,从而影响了我国司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二、问题之剖析(一)隐名股东内涵之辨析隐名股东是指实际出资认购股份的人,而公司规范性文件和工商登记材料中记载的却为他人的名字,称其为“股东”是因为其有成为股东的意思表示,而不表示其出资行为当然会取得股东资格。也就是说,隐名股东并不一定具有股东资格。理论界对隐名股东的称法不一,有称为“假名出资者”,也有称为“隐名投资人”的。与其相对名义上的股东则称为“显名股东”、“挂名股东”、“名义股东”。从广义上来说,隐名股东的出资包括两种情形:其一,以根本不存在的人(虚构者或死人)的名义出资,此类出资人也称冒名股东,狭义上的隐名股东不包括这种情形。对此,韩国《商法》第332条第1款规定:“以虚拟人的名义认购股份者,承担股份认购人的责任。”由此可知,...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激励性规制模式被引入到电力产业,并在很多国家的应用中取得了成功。本文通过对激励性规制价格上限和标尺竞争理论简要概述基础上,比较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电力产业规制实践,旨在为我国电力产业的规制机制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工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动力源泉。工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国的资源禀赋,特别是一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则是内生于一国的人口结构变化的。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2000~2011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估计了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和教育结构对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在控制了RD经费支出和医疗卫生费用的影响后,研究发现:(1)人口老龄化与工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并没有起到缓解人口老龄化负面效应的作用;(2)因教育结构优化导致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提高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口结构老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教育机会的均等化,全面提高城镇新增劳动力的素质。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变人力资源"红利"为人才"红利",应是制定新时期工业竞争力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质量功能配置(QFD)方法适用性的分析,提出了对QFD方法进行改进以适应大规模定制下快速设计产品开发模式,并对QFD方法的主要工具质量屋,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重构,最后进行了例子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