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等一系列特殊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认为,现代治理理念、有效激励、全面风险评估、重视自下而上的沟通、咨询型的内部监督机制是解决上述特殊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基于应计制核算的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可以分为不可操纵应计和可操纵应计,后者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盈余管理手段。本文利用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证明中国上市公司平均而言通过操纵应计项目进行了正的盈余管理,而且证券市场对可操纵应计作出了价格反应。  相似文献   
4.
郑鑫成 《上海会计》2003,(10):47-49
按照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最流行的解释,资产的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可以公开获得的信息(指弱势有效)。但是我们看到,投资者总是试图发现那些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的股票,尽管EMH认为这是徒劳的;企业管理层总是试图将利空消息隐藏在脚注里,而监管当局则尽量消除这些做法,尽管EMH认为不管信息以何种方式呈报,都会反映在股票价格中。因此,实务界和监管当局似乎并不相信该假说。即使在学术界,EMH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证证据的挑战。但因为没有人提出一种替代的假说来解释市场为何会失效以及如何失效,一些学者(…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鑫成 《会计之友》2008,(29):39-40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已成为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回顾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美国的发展沿革,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认为,满足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职业界引入该计量属性的动因,而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以及会计、财务与估价等技术手段的日益进步则是公允价值得到实际运用的客观前提。  相似文献   
6.
从2006年7月15日之后结束的第一个财政年度开始,《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将对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生效。对中国石化来说,从2006年度开始生效,在明年初公布2006年报时,就需要按照SOX的要求做相关披露,因此本文尝试对SOX的其出台背景和后续进展做一回顾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将不再执行旧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或《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补充规定。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伟表示,  相似文献   
8.
企业财务披露管理的制度环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鑫成 《当代财经》2003,(1):115-118
财务披露及其管理受到企业所处制度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这些制度包括竞争性规则、强制性规则、模仿性规则和职业性规则。这些规则的来源及对财务披露管理的影响方式各异,其中强制性规则对我国企业财务披露管理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帕玛拉特财务舞弊事件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玛拉特就是欧洲的安然!”意大利经济部长特莱蒙蒂如是说。事实的确如此,自美国安然公司掀起会计造假浪潮以来,不少欧洲知名企业也步入其后,相继爆出法国维望迪公司和阿尔斯通公司、荷兰零售商阿霍伊公司、意大利西瑞奥食品公司等财务舞弊  相似文献   
10.
财务披露管理方式的维度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财务披露是一个多维向量 ,其维度包括信息内容、组织形式、信息冗余度、信息置信度、披露者的解释、披露媒介以及披露时机。对该向量的任何一个维度施加影响 ,都会导致其发生某些变化 ,从而都属于财务披露管理活动。我国企业对财务披露的管理手段比较单一 ,倾向于直接操纵盈余数据。财务披露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可以减少直接操纵盈余数据的行为 ,这对于改善我国目前存在的财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