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底线与边界:治理视角下的土地资源合理配置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源配置则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当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日益紧缺的空间资源之间的矛盾对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提出了新要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时期,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不仅意味着集约持续发展,更成为国土空间治理意志的新表达,是链接宏观发展政策与微观资源利用的治理协调平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尝试以空间治理为线索,梳理中国语境下土地资源配置背后的治理逻辑演进,回溯历次因社会经济体制变革而萌发的土地资源配置逻辑转型,将其总体分为计划治理、管制治理、政策治理、底线治理四个特征阶段.在剖析"底线治理"背景下治理模式和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土地资源配置治理格局的"三大底线",明晰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在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职能边界,强调政府、市场、社会共责的空间治理模式,以对未来空间规划制度设计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说服性治理"现象出发,总结近年应用于乡村治理的非正式治理行动异同,揭示出过程的志愿性与结果的必然性是"说服性治理"的主要特征,并集中讨论在乡村治理背景下的"说服性治理"应用特性.通过引入沟通行动理论作为统筹乡村治理中"说服性治理"的阐释框架,提出认知理性、工具理性、交往理性与目的行为、规范行为、交往行为的对应关系,明确沟通行动是解决认知理性与工具理性求同的柔性方式,具体途径为"说服".将"说服性治理"应用于乡村治理,核心方式是以"情"服人,包括(1)利益赎买,(2)发展许诺,(3)道德约束;以"理"动之,包括(1)能人推动,(2)家长游说,(3)人情照拂等.最后,通过山东合村并居事件为例,通过分析"说服性治理"在合村并居推行中的应用过程,找出其政策痛点在于政府工具理性的"一刀切"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