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6篇
工业经济   18篇
计划管理   95篇
经济学   68篇
综合类   90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51篇
农业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教育工作者总结出了许多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以市场为导向、全力开拓办学领域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源泉;“产学研”结合可增加教育效益;办学特色决定人才的竞争力和专业发展的生命力。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全力开拓办学领域和不断扩大市场,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可持续发展,忠诚的顾客关系建立在企业集中战略资源满足顾客合理需求的基础上,是具有真实性、价值性和持久性的营销。稳定的供销关系,对于企业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原材料采购和市场拓展成本、降低市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是互惠互利、休戚与共的关系。而基于公平合作同业者关系,可以使企业与同业者分享技能、信息、技术和市场机会,分担成本。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启动力量和扩张动力,一直主要源于政府的安排和推动。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的深刻变化,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外生动力机制的延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意识、微观经营机制、市场空间扩张与力量壮大,均产生诸多消极影响。转换动力机制,激活并充分发挥其内在动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欧阳忠 《企业技术开发》2005,24(6):40-42,67
文章针对公路桥梁,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在地震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规律,为桥梁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企业信息处理流程的基础上,设计了企业短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借助于Internet,以TCP/IP协议和移动通信为基础,通过中国联通短信网关将互联网和联通网连接起来,实现异地信息的实时收集及传递,为企业信息发布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法,提高了信息传递及交流的效率,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人口的变动特点,并对未来三十年我国及省际人口的变动趋势作了预测,论述了我国未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三电平逆变器SVPWM的控制方法,深入研究了影响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压平衡的主要因素,并由此提出了针对中点电位平衡的控制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算法能有效平衡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某地区显性债务规模与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规模上看,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具有规模庞大,不断扩张,超出了地方财力规模,逾期债务比重较大等特点;从结构上看,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具有来源复杂等特点。同时,通过对债务规模与某些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规模与地方经济总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壮大,网络的安全成了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危害网络安全的一些主要因素和方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方法和切入点。在利益驱动下,网络安全事故今后将更加频繁、隐蔽和复杂,网络安全问题需要不断的探索并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地方债务风险预警程序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防范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措施之中,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是重中之重。在债务风险管理体制明确的前提下,地方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关注的是各种预警手段与方法的选择、预警程序的优化、预警机制的优化等一系列问题。在构建地方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一是对其风险状况进行描述;二是在风险描述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风险等级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找出风险潜在的方向作为风险防范的重点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