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如何看待竞争,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直接关系着我国正在进行的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国民经济体制改革,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问题。《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所做的科学概括,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无疑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突破把社会主义同竞争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竞争看成是私有制经济的特有现象,并把它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联系在一起,从而否定社会主义条件下竞争的存在。而历史的发展却表明:竞争是商品经济的普遍现象,不仅资本主义社会有竞争,社会主义也有竞争。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2.
(一) 社会主义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对一部分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作为一种分配关系。财政主要表现为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如何处理这一关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财政调节作用的关键。在这方面,依据处理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为基本出发点,可将理论认识与实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把发展产品经济作为解决财政中分配关系的出发点,因此,无论50年代实行过的税利合一,企业以上缴利润形式把纯收入上缴国库,还是60年代以来的税利并存,都保持着国家对企业统收统支的格局。这一阶段的财政活动,带有明显的建设性、资金供应上的无偿性和财政管理的无约束性。这是造成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现象的重要原因。第二阶段,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4年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以来,对待财政问题的出发点从发展产品经济转向了发展商品经济。人  相似文献   
3.
4.
5.
一消费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正确对待和处理消费关系,对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以及对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所谓消费,就是人类为了自己特定的需要而对自然物或产品以及人力的使用、消耗过程。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生产为消费创造材料,决定消费的方式,在消费者身上引起需要,“它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动力”他又说: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的终点和最后目的的结束行为,“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起点并重新引起整个过程”;而“只有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同时,消费又能“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以上引文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计划工作丁秀春(一)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高度集中型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是保障中华民族腾飞,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中国没有...  相似文献   
7.
关于发展辽宁省个体私营经济的探讨周际,丁秀春改革开放以来,借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辽宁省的个体私营经济逐渐成长起来。进入90年代,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报告发表后,个体私营经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  相似文献   
8.
9.
一马克思把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看作是“以集体为基础的社会首要的经济规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案)第一分册112页)。他和恩格斯曾经预言:社会主义社会将实行计划经济。这里说的计划经济,包含着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特点和经济管理方法几个方面的内容。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它以生产社会化和社会主义公有制(指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