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1.
航空运输的协调发展是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点任务之一。文章从机场体系空间布局、机场可达性、机场空侧服务能力以及航空运输产出等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航空运输发展格局。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航空运输在上、中游及长三角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发展差异。长三角地区机场密度大、可达性好、空侧服务水平高,绝大部分地域单元能便捷地享受到航空运输服务;中游地区机场密度与空侧服务能力最低,虽机场可达性与上游地区基本相当,其航空运输发展总体水平在三大区域中最低;上游地区机场密度较大,但空侧服务能力较低,加之集疏运体系不完善,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地区差距明显。结合当前我国航空运输成本较高的现实,文章从机场体系布局与集疏运网络优化、空侧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大力发展廉价航空等方面,提出了加快中上游地区航空运输发展,促进区域协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南北岸城市发展存在一定差距,过江通道作为便捷要素无障碍流动、实现两岸城市跨江合作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协调城市群一体化空间联系产生积极且重要影响。文章通过离岸距离并结合行政区划研究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长江南北岸41个地级以上城市跨江联系特征,揭示过江通道在整合区域空间中所发挥积极作用,丰富过江通道理论与实践,结果显示:不同离岸距离城市跨江联系总量存在差异,沿岸地区较高联系集聚,过江通道建设引至城市跨江发展能力提升在2001—2008年高于2009—2016年;城市对间跨江联系强度存在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省际差异和省内不同地区间差异,同省城市间联系强度提升量较高,而省际提升幅度大于省内;作为过江桥隧与高等级公路网共同构成的交通走廊,由单一到多样化的过江通道供给大幅提升两岸间作用强度、持续促进南北融合,降低因区位造成的发展机会差异、引导跨江联系呈现交通指向。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宜居水平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以2004—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要素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首先运用熵值法和Moran's I指数探讨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其次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宜居水平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从宜居水平的时间演变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位序变化明显且中低水平城市提升较快,城市间差距不断缩小。②从宜居水平的空间演变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参差不齐且空间相关性较弱。③各城市宜居水平在单一标准层下的地域分异与综合标准层下的地域分异存在显著差异,单一标准层下各城市均有其优势与不足。④自然地理环境与区位的优劣对宜居城市建设具有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方面,人均市政设施维护建设投资额、人均住宅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水平呈正相关,而工业SO2排放量与城市宜居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