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走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困境的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奖、贷、助、补、减、免"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资助体系面临诸多困境,贫困生的认定缺乏合理机制,助学贷款缺乏长效机制,贫困生资助方式单一,因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贫困、学习贫困、就业贫困等现象十分突出.因此,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资助体系,积极开展多渠道的助学,重视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切实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办学条件落后,德育资源匮乏,教学质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论文旨以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探究欠发达地区高校校本化德育发展之路,提出立足校情、梳理现状,解放思想、积极开发,立足实际、充分利用,适当扩大合理转化是其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吕文飞 《经济问题》2023,(12):20-27
城中村作为城镇化发展特殊的空间场域,其不断革新迭代的特质使得空间主体间易发生利益冲突。基于新型城镇化战略中以人为核心的特质,城中村的发展再次成为焦点,村民的空间权利保护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城中村村民空间权利是指村民在乡村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特殊乡村形态的空间场域中所拥有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的总和。作为空间治理主体,城中村村民的空间权利存在着政治权利形式化、经济权利模糊化、社会权利独立化等问题,多维空间权利相互博弈,导致空间权益的正义诉求同现实存在着张力。要保护城中村村民的空间权利,健全空间正义的公权力制度是保障其空间政治权利的前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维护其空间经济权利的基础,增强差异性群体的发展能力是其享有平等空间社会权利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乡村生态破坏加剧,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基层政府、企业单位、乡村居民作为主要治理主体,存在着治理意识淡薄和主体之间各自为政的治理状态,这就要求治理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权责作用,构建治理主体的整体性结构,不断形成多元协同共治的治理主体格局。在乡村生态治理过程中,认识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共治逻辑不仅要明晰治理主体间是利益共同体,还要通过人与自然互为主体性来把握人与自然也是利益共同体,让中国乡村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