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中国大企业溃败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增速远高于其他同类企业,在遇到危机之后则迅速衰退甚至倒闭,陷入"做大而做垮、做快而做垮"的怪圈.特别是近一年来,围绕德隆由兴而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不乏所谓的"内幕爆料".喧嚣之后冷静下来思考:德隆崩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德隆将给我们留下哪些"遗产"?试想20年来,中国企业围绕"大"与"强"、"专业化"与"多元化"、"实业"与"金融",生覆不息,既有挺进世界五百强的豪言壮语,更有德隆帝国般的梦想.前车之鉴,岂能不思.  相似文献   
2.
<正> 1 自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后,其蕴寓的巨大的国际经济意义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掀起大陆桥研究的“热潮”。几乎所有的论者都肯定这座大陆桥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的确,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把大陆桥现象置  相似文献   
3.
从今年年初开始,曾经屹立于熊市3年不倒的德隆系,却在中国股票市场步入牛市时持续下跌,更在近期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高台跳水。解读德隆的跳水,笔有两点启发。  相似文献   
4.
5.
走进唐万新     
毫无疑问,德隆和唐万新将成为中国商业史中最富争议的企业和人物.   人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假定有一天你正视的是一块破损的镜面,发现自己的形象变得残缺不全,一定会很不舒坦地想:这不是我的本来面目!过去的很多年,我一直想寻找或者接近真实的德隆和唐万新,但仍然不敢说对唐万新的评价能做到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6.
<正> 在当前学术界论及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西移时,我们提出了建立伊犁经济特区的设想(详见《经济日报》1985年7月8日和《新疆财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笔者以为,在西部打开这一“窗口”,不仅确有必要,而且非常现实和紧迫。在此,就其中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 1848年初美国人詹姆斯·马歇尔在萨克拉门托的溪流里发现了金砂。掀起了淘金的狂热,美国西部开发的序幕从此揭开。135年之后,在太平洋彼岸,面积为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酝酿着又一举世闻名的开发。1983年8月赵紫阳同志在新疆视察时提出:开发新疆,开发大西北,使新疆和整个大西北成为21世纪中国一个最重要的基地。从现在起,就必须把新疆的开发列入全国建设的议事日程。这标志着新疆开发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走进唐万新     
悲壮的德隆终将远离人们的视野。20年来与唐万新的交往和18年德隆的成长.都经过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简单地停留在对德隆褒贬层面或唐万新的是是非非.不是一种客观公正的方式。因此,必须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和大时代背景下加以解构.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德隆的远源近流以及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9.
10.
唐立久 《商界名家》2005,(10):23-25
我是在1985年与唐万新相识,并观察、跟踪德隆20年。从2000年起.每年至少与唐万新及德隆高管交流4—5次,对德隆和唐万新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与研究。德隆成也资本市场,败也资本市场。但很少有人知道德隆操盘者唐万新为什么要拿自己的人生到资本市场去下赌注。这得从唐万新创业的初级阶段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