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5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之间的动态关系是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主流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一般认为,技术进步是中性和无偏的;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技术进步一般会表现出资本生产率下降、劳动生产率上升等特征,这即是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正呈现出这种技术进步特征,并影响中国经济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基本结构,表现为技术进步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资本积累规模的不断扩大和GDP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朝着特定的技术偏向自我强化.其后果是,在一段时间后会带来资本过度积累、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失衡等问题,限制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必要革新中国技术进步路径,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辅之以需求侧管理的调节,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模式转换,释放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2.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①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耀眼标志和重要里程碑,这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值此之际,我们...  相似文献   
3.
<正>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2022年,学界为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本质特征、开启的文明新形态,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形成系列代表性观点和成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总消费有两大范式——新古典强调理性人跨期优化,马克思和后凯恩斯主义则强调劳资分配对总体消费率的影响.基于谢克对生产函数的批判,可以证明跨期优化下的消费的动态规律基本等同于利润率决定增长率的"剑桥增长方程".然而,劳动收入份额不仅决定着总体消费率,还影响着总需求和收入的形成.基于马克思对消费行为的分析,本文在一个马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以英格兰银行为例,深入地研究了中央银行在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作用,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央银行具有国家货币管理机构和信用枢纽的双重性质,这决定了中央银行有应对经济危机的内在职能.二是存在两种货币危机,即货币资本运动引发的"特种危机"和"任何危机的一个阶段".针对"特种危机",中央银行的应对措施既...  相似文献   
6.
市场价格、生产价格和价值的相关性和偏离度测算是检验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指标。但是,生产价格向量的求解尚未形成公认的解法,同时经济运动具有复杂性和动荡性,以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经济均衡为前提的生产价格从理论上并不能直接等价于市场价格。因此,本文从非均衡价格的视角出发,推导出了商品相对价格的取值范围由相对价值、剩余价值率和生产投入的技术结构共同决定,相对价格受市场竞争影响,在劳动价值论决定的取值范围内波动。本文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经验研究结果,不仅在一个更一般的意义上证明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和现实解释力,同时还揭示了剩余价值在产业部门间的分布情况,使劳动价值论发展为用于分析市场竞争、技术关系对产业结构和分配的实证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