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在制度经济学研究中,产权往往作为自变量,被用来探讨产权与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甚至政治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将这些研究归结为产权结构论。与产权结构论相对比,本文提出产权过程论,试图探讨产权过程与政治过程的互动相生关系,并论述产权过程也是政治过程。以中国农村地产改革为例可以看到,产权过程与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政治过程密切相关。产权过程理论的建构,为"国家-产权-农民"这一理论分析框架的建构提供了有力的分析视角和纬度,也为推进农村政治学和农村改革的实证研究,特别是跟踪调查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论证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精准扶贫具有道义承诺、均衡发展和制度保障的政治诉求,具有行政发包、技术保障、选择性实施和复杂事务的简约治理等行政表征,也具有追求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目标。从上述政治维度、行政维度和社会维度检视下的精准扶贫,将其诉求、表征和目标叠合在一起,有要素和逻辑相匹配、相适应所发挥的积极效应,也有要素变异和逻辑矛盾所产生的消极效应。为此,精准扶贫战略的持续实施与精准脱贫目标的按期实现,需要找准对精准扶贫内在逻辑张力进行调适的"标准"和"共通点",畅通上下联系,培养内生性动力,在调适中达到最大程度的耦合,以此获得精准扶贫的最大合力并实现扶贫成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慕良泽 《经济问题》2007,(12):98-100
景乡集市为洞察政治与市场的微观博弈提供了现实载体.集体化时期,乡村社会中政治权力独大,并强制占领村民生活的自主性领域,基于个人自由和竞争的关系被政治统制所取代.改革开放以后,政治对市场的控制逐渐放松,家庭联产承包制、村民自治从制度层面确立了村民发展的自主权,以乡村集市为载体,村民走向开放,实现了自由流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寻求共同发展.政治与市场的互动、博弈也是研究乡村社会的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4.
景乡集市^①是一个西北偏远乡村的小集市,经历了集体化时期被取消、改革开放之初被放活到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而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这一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和市场形塑的以集市为载体的乡村生活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即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禁锢走向流动。在集市的转型过程中,政治与市场两种治理手段和治理机制的绩效也得以表征。  相似文献   
5.
政府行为可分为“自利”行为和“他利”行为两种。现代政府是“自利”行为和“他利”行为的统一。中国传统时代以及现阶段的政府,“自利”行为比较强大,而与之相对应的“他利”行为表现不足,所以形成政府行为的不对称性和非均衡性。根据“自利”和“他利”的动力基础不同,公民精神的成长是构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外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利益均衡分配是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宏观层面的土地利益分配注重审视政府、村集体和农民的关系,比较而言,微观层面的土地利益分配主要聚焦于乡村社会内部。研究冀中南案例村庄的集体耕地征收事实发现,纵向地看,征地利益分配实践主要经历了失衡阶段、调整阶段和均衡阶段;横向地看,征地利益分配矛盾主要表现在农民之间、干群之间和村组之间。农村地利共享秩序建构有其内在逻辑,以农民利益为核心,在外部权威有限介入、村干部内生整合与农民权利意识提升的耦合作用下,农村土地利益分配可以实现地利共享。然而,地利共享秩序的长期维系需要进一步提升分配方案的民主化与共享秩序的制度化。基于此,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确集体成员资格认定标准,推动土地利益分配矛盾“公共化”,并有效激活农民主体意识,进而建构乡村社会场域的“地利共享”秩序,可以为化解村域层面的利益分配矛盾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