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8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城市融入都市经济圈一体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同丹 《城市问题》2007,(11):15-19
就都市经济圈内一般城市融入一体化进程的基本方向和主要路径进行分析,指出其具体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培育统一要素市场,对接产业分工与协作,融入都市圈快速交通圈,打造通用信息平台,遵循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实施城镇体系发展分区规划,交流与共享人才资源,创新政府公共协调制度等方面.一般城市通过上述方式汇入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以此实现整个都市圈,进而实现城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必要性 自主创新是个大家庭,主要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次的内容。原始创新是源头,主要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事,但也不是大院大所的专利,一些优秀的企业也在做;集成创新,产、学、研各方都在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则主要是企业在做。自主创新不仅仅在于产生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产业同构之我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同丹 《江南论坛》2003,(12):11-12
近年来,有关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重复建设的指责声不绝于耳。以新华社《重复建设显现“第三次浪潮”》一文为代表,认为当前我国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为重点的重复建设的‘第三次浪潮’凸显,相关产业风险正在加速聚集。尤其是在长三角地区,从上海到南京、杭州等地,甚至余波所及的合肥都在争上高新技术项目,有的地方还发生了一场“项目大战”。  相似文献   
4.
人类用GDP统计经济发展指标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GDP去得了巨大成就.但GDP并不完美,它并不是无懈可击的统计方法,并非财富和效率的最佳衡量标准,不能有效计量社会成本,无法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状况,特别是不能有效衡量社会福利,与幸福指数关联不紧密.因此,对GDP要科学思辨,使其从图腾崇拜回归应有本位.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中国外资高地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中国成为当今世界头号投资国的国际投资背景,详细分析了长三角的投资优势,深入探讨了长三角成为中国投资高地的基本成因以及当前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珠三角“民工荒”探索长三角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珠三角“民工荒”到长三角“民工潮” “孔雀东南飞”,人们曾用这句话来形容改革开放以后的劳动力流动热潮。然而,严峻的招工形势从2003年开始就在珠三角地区出现端倪。到了2005年,“结构性缺工”、“高级技工难觅”乃至普通工也短缺的状况在珠三角达到了近几年的高潮。广东省等地在2004年已降低了民工准入门槛,但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005年春节过后,前往广东打工的农民工人数更是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文化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才干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应始终围绕“顾客”这一中心做文章,也就是说企业应使其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让顾客满意。树立这一理念就是管理哲学的范畴。企业管理者是否遵从这一管理之“道”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现代企业对“顾客”的概念已有延伸,分为内部顾客(企业员工)和外部顾客(用户)。企业管理所表现出来的成果应使企业的内外顾客都感到满意。从而,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  相似文献   
8.
9.
论都市经济     
本文立足于现代城市经济范畴来分析都市经济,重点从产业结构、工农业特征、文化成分、生态要求、科技含量、市场体系、经济收入、地位和作用等角度揭示出都市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顾名思义,“农民工”既农又非农,既工又非工,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十分尴尬的概念,虽然我国政府已明确定性其为工人(2003年9月,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首次明确指出: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央“1号文件”又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