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作者于 10年前曾著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思想初探———兼论经济发展思想不始于西方近代》一文 ,主要以古代西方尤其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思想为依据 ,论证经济发展思想在西方尤其是中国古代早已产生和存在 ,而并非如有些中外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始于西方近代。有鉴于自那时以来有些学者仍维持其原来的经济发展思想始于西方近代的观点 ,在现在刊登的这篇补论中 ,作者主要从发展经济学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学者对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发展思想的界说及有关的论点出发 ,并再一次援引若干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思想史料 ,进一步论证经济发展思想不始于西方近代。  相似文献   
2.
今年第五期《经济研究》刊载徐淼忠同志《必须确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文,对邓副主席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确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具体阐述,并对“四人帮”把科学技术硬说成上层建筑的谬论及其反革命险恶用心,作了较深刻的批判和揭露,读后很受启发。但文中在谈到科学技术和上层建筑相区别的第二个特点时,认为“上层建筑不存在继承性问题”,这样一个观点,则是值得商榷的。为了弄清楚上层建筑究竟是否存在继承性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3.
孟子义利观对当代企业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十分重视物质利益,但他认为任何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必须自觉地受到道德规范的制约。当物质利益与道德规范发生矛盾时,则应当无条件地坚持道德规范而放弃物质利益。孟子认为,只有在遵循道德规范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真正获致最大的物质利益。  相似文献   
4.
孟轲对孔子义利观中积极因素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在如何看待一般民众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 ,孟轲继承了孔子富而后教的观点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富而可教 ,富而能仁 ,富而必仁。 (2 )在继承孔子义以制利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执中而有权的原则。 (3)在对治民者为富不仁、剥民自肥的抨击上 ,孟轲的观点较之孔子更为丰满而犀利 ,对后世当政者具有更加鲜明的启迪和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守庸 《经济评论》2007,147(5):123-132
孟轲和亚里士多德这两位东西方古代的思想巨匠,在对商品的价值表现中的等同关系,对分工和交换的起源和作用,对土地问题、分配问题以及义利观等问题的认识上,都存在许多共同之点,尽管其间也存在一些差异,但总的说是大同而小异。同时两人在对商业和商人、货币的功能、人口、闲暇、劳动者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等问题的认识上,各有长短或有所未及。  相似文献   
6.
<正> 多年以来,学术界对王夫之的经济思想,特别是对其经济思想是否具有近代特点的问题,在评价上分歧较大。如有的同志将王夫之与欧洲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魁奈相比拟,认为在他的经济思想中具有“国民之富的观点”,并且“发出一些‘大贾富民’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憧憬”。与此相反,有的同志则认为王夫之对于工商业的态度,“尚跳不出‘重农抑商’的范围”;有的同志还指出其著作中充满着抑商的言论,而他的“重农抑商的主张,正说明他没有意识到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与此相联的,对如何评价王夫之有关土地问题上的见解,在学术界也存在较大歧异。笔者不揣谫陋,试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就教于专家与读者。  相似文献   
7.
胡寄窗先生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中两册,对于整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这一带有“垦荒”意义的工作,作了一定的努力,同时在有关资料的搜集上,也有一定成绩。但是必须指出,这部著作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在这篇文章里,准备对于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划清剥削与被剥削的阶级界限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胡寄窗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