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生是生物界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对生态系统的演变和进化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共生理论为视角,在阐述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农民对土地的看法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对全省86个县(市)25742个自然村进行划类选点,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从中抽取1350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他们对土地种种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冀源溪  李锦宏 《商》2012,(10):176-176
承接产业转移是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使西部更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使用了SWOT分析法,分析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承接产业转移,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从内外因角度对承接产业转移动因进行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5.
燕春兰  李锦宏 《时代经贸》2007,5(12X):105-106
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就把绿色GDP作为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喀斯特山区因其地质地貌的特殊性,贫困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严重制约着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贵州喀斯特山区为例,分析了绿色GDP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农户的土地经营观念看联产承包责任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们生息、发展和进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农民对土地的看法也随之改变。当前,农民对土地的看法究竟...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生态补偿机制中各方利益主体决策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下两组核心利益主体的博弈模型,研究了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可信性问题"和相关因素变动对主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可信许诺"使得生态补偿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益,要使社区居民遵守"诺言",取决于查处概率和处罚金额两方面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激励悖论"现象的存在,增加对企业的罚款从长远来看并不能真正抑制企业的污染行为,反而会增加当地保护区管理部门懈怠渎职的概率。因此,提出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构路径:以健全官员考核体系,加大惩处力度为基础;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收入为纽带;以完善法律制度,创新监管机制为动力;以明确责任主体,疏通信息渠道为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两山理论”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创新实践,经济高质量与绿色发展方式成为贵州省后发赶超的重要驱动力。生态效率和旅游产业效率是衡量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好坏的核心指标,论文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运用超效率SBM方法,基于面板数据,测度贵州省9个市(州)的生态效率与旅游产业效率及其耦合协调度,分析和揭示其时空分异与内在机理。研究发现,贵州省生态效率、旅游产业效率总体呈现“U”型发展形态,并表现出中期效率转移、后期整体升级的趋势,从耦合协调度看,贵州省区域生态效率与旅游产业效率耦合水平较高,呈现总体协调发展态势,部分市(州)实现了后发赶超。这为揭示后发省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逻辑提供了现实解读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林改方式会对农民间可行能力差异产生不同的影响,可行能力差异越大,农民的相对剥夺感越强,从而对改革政策的满意度评价越低。基于“可行能力—相对剥夺—满意度”的逻辑思路,采用广东省的农户调查数据,检验不同林改方式下农民对林改政策的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民对林改政策总体评价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对以“分”为主的“均山制”改革的满意度高于以“不分”为主的“均股均利制”改革,“均山制”制度安排更有利于农民可行能力的塑造;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是农民行使可行能力的基础,配套改革(包括林权抵押、林权流转等)是农民提升可行能力的关键,两者都显著地影响农民对林改政策的整体评价,且主体改革的影响更为显著。应完善“均股均利制”的利益分配方式,并通过赋能措施降低赋权不公的负面影响,积极推进配套制度改革,提升农民的可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彭惠琴  李锦宏 《商》2014,(2):237-238
本文首先对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剖析,然后阐述了贵州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贵州的区域特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在现有环境下贵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