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简述了仓单质押的含义,以及这一新型业务的运作流程机理,分析了实施此业务的三方对网络信息化的需求。提出了以仓库为核心,构架于仓库、银行与客户间;服务于仓单质押业务的三层B/S结构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RFID技术在现代的物流管理中应用十分广泛,把RFID技术应用在物流领域能带来许多的好处,但是它也存在这一些缺陷。本文讨论如何应用动态二进制抗冲突算法对物流RFID子系统进行优化。本文以16bit的序列为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Nbit情形下的分析模型,并给出了在新算法下抗冲突速度改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虚拟企业的产生背景,并介绍了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功能优势,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在新经济形式下对企业进行改造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4.
第四方物流不是一个单独的企业,而是一个由多个企业相互协作的企业集合体;各个成员企业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在形式上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一个企业系统。本文对在第四方物流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系统中各个成员企业间的基于过程的协同机制进行了研究,为第四方物流企业的组建及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应急物流起步较晚,2003年SARS的爆发,才使得我国开始重视对应急物流的研究。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是很“年轻”的,尤其是经历过了南方雪灾和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以及各地的大小矿难等灾情后,应急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呈现出来,我国的应急物流还不能够完全满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应急物流建设提出若干建议。高效的应急物流系统能够使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所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对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重大意义,具有强时效性、非预见性、需求多样性和弱经济性等特点。目前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建设存在着预见性不足、重视性不够、体系不健全的特点,健全和完善我国应急物流系统需要在法律体系、保障平台、应急指挥机构等方面提供保障条件,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应急物流的支撑体系、可视化系统、决策指挥系统和资源体系,而根据我国的现实,军地物流的一体化更有助于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杰  汤齐 《物流技术》2012,(15):229-232
在客观分析企业应急物流风险的前提上,基于MATLAB工具箱--BP神经网络提出有效的评价方法,从应急物流的角度来评价突发事件的风险大小;同时建立了风险预警模型,最后提出对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为企业顺利应对突发事件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原理人工神经网络(ANN)是基于模仿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而建立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BP网络(反向传播算法)是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它采用多层结构,输入层与输出层各有一层,隐含层可以是多层,三层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三层网络结构模型1989年Funahashi等人证明了由一个单隐层和非线性兴奋函数组成的多层感知器网络是通用的分类器。本文为了对各方案分类,模型就建立在三层网络的基础上。下面以多输入对单输出说明批处理下的基本原理:设一样本集,取第k组训练样本,实际输出为Yk,期望输出为dk。由工作信号正向传播得…  相似文献   
8.
物流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杰  汤齐  杨宇 《商业时代》2007,(16):16-17
本文探讨了金融物流多种运作模式和方案,概括了物流供应链中中小型企业、银行和物流企业面临的困境,进而重点对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进行了博弈分析,具体分析了实现金融物流服务的风险,并提出了实施物流金融服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社会上开始了农村物流中心的建设热潮.文章提出了农村物流系统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客观分析企业应急物流风险的前提上,基于MATLAB工具箱--BP神经网络提出有效的评价方法,从应急物流的角度来评价突发事件的风险大小;同时建立了风险预警模型,最后提出对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为企业顺利应对突发事件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