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桂林旅游业发展逐步面向国际化,竞争愈演愈烈,桂林旅游产品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开发与创新。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观光旅游在多年的发展当中,不仅限制了自身的产品形象的更新,而且还制约了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发展。所以在产品转型的过程中,既要完成旧、老产品的品牌再造,又要实现多产品项目的整体推进战略,增强区域合作,以适应国际旅游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而现有研究未能有效地消除无关干扰变量的影响,导致学界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旅游效应研究的结果大相径庭。文章运用资本资产框架构建乡村旅游净效应评估理论模型,并在借助准自然实验“时间差异”进行“前后对比”和“有无对比”的基础上,准确地剥离出旅游路径对乡村振兴产生的“净效应”。研究发现:乡村旅游是一条有效的乡村振兴路径,其净效应为3.23%;是否发展旅游乡村之间最大的差距体现在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乡村旅游能够更好地促进乡村文化的复兴与繁荣,但未发展旅游的乡村却在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受到重创;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收入漏损”和“劳动力报酬低廉”等问题。文章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路径优化策略:突破乡村旅游路径依赖的限制,推动乡村产业兴旺;跳出乡村旅游“收入陷阱”,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突出乡村旅游资源特色,优化乡村生态宜居空间;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品牌,促进乡村乡风文明建设;保障乡村旅游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乡村治理有效格局。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选择战略路径,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那么,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路径是否存在准入门槛以及其旅游路径的差异性如何呢?本文采用组态视角和QCA方法,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框架构建乡村振兴旅游路径的组态分析模型,并结合12个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探索乡村振兴战略旅游路径的准入门槛及关键因素之间的耦合构成,探讨乡村振兴旅游路径的生成逻辑,并进行其旅游路径差异化选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条件变量并不构成乡村振兴旅游路径准入的必要条件,乡村步入旅游发展之路并不存在严格必要的限制条件;实现乡村振兴的旅游路径是多元化的,共生成七条具有差异化的乡村振兴旅游路径,其中"政策与经济双驱型旅游路径"是乡村振兴的旅游最优路径;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旅游路径为"市场需求导向型旅游路径""政策与经济双驱型旅游路径"和"高乡村性与高参与性加持型旅游路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最重要的路径包括"景区依附型旅游路径"和"资本加持型旅游路径"。本文科学客观地评价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及其差异性,为避免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提出了政策建议:注重乡村振兴战略旅游路径的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旅游准入机制及发展政策;加快完善乡村旅游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乡村地区精准投资和有效投资战略实施;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业态,挖掘国内旅游消费潜力;搭建乡村人才培养载体,培育乡村旅游精英;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实现乡村空间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生态旅游是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