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14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54篇
经济学   52篇
综合类   38篇
运输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39篇
农业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公司制农业组织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公司制农业组织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相应的稳定性分析模型,分析了公司制农业组织结构的动态过程变化趋势及稳定状态的特征,并得出了公司制农业组织稳定性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后所获得的解释结论。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的兴起大大动摇了报酬递减律的理由 ,出现了报酬递增的现象 ,这使得原有的经济学原理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文章运用复杂科学的有关原理解释报酬递增现象 ,对生产系统进行了经济熵和经济耗散结构分析 ,剖析了技术创新的两种模式 ,提供了报酬递增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失业理论及实证研究都认为失业保险金的提高会增加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从失业者面临工作机会的工资分布结构出发,对失业保险金与失业者再就业工资分布的关系进行描述。通过对传统工作搜寻理论模型的扩展,我们证明失业保险金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存在三种不同的传导路径,同时我们得到两个推论:失业保险金的增加一方面将提高失业者接受“高”工资工作机会的概率;但另一方面对失业者从事“低”工资工作机会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如果将正武工作视为“高”工资的工作机会,而将非正式工作视为“低”工资的工作机会;则基于微观层面的数据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推论。  相似文献   
4.
消费和谐论:面向科学发展观的消费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从消费系统均衡的角度出发,运用一般均衡原理研究了消费系统实现均衡的和谐机制,探讨了消费者在和谐机制运行中的主导地位,进而分析了消费和谐论与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统一。最后指出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对于科学发展观和消费和谐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冉翠玲  杨桂元 《技术经济》2007,26(11):66-69
针对由单制造商和单销售商组成的供应链,提出了供应链双方需求信息对称情况下的激励机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供应链双方在需求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运作策略模型。制造商通过折扣,运用激励相容机制使销售商诚实申报需求信息,使得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供应链成员实现双赢。数字试验结果表明:①所提策略是有效的;②该策略不仅能提高制造商利润,而且也能改善销售商的利润。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普及已经成为社会运行发展的一大趋势。与此同时,传统制造业面临着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应用的升级和转型。论文基于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的背景,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开分析,指出了人工智能应用于我国传统制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方面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工智能在传统制造行业的应用办法,提高人工智能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冉范生 《商业研究》2006,(17):205-208
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两种公司治理模式在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方面既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如激励约束主体不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激励约束方式不同,又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如激励和约束主体既有动力、又有能力,经营者的选择都经历了充分的内部竞争或市场竞争,信息传导机制通畅,经营者有充分经营自主权和稳定的预期,经营者的选任权限于企业系统内部等,这种不同而又相通的特性,对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对林地流转中不同类型农户的林地流转决策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研究方法: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建立林地流转中双方利益博弈模型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农户总预期收益函数构建林地流转双方决策行为博弈模型,对不同类型农户的林地流转决策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研究结果:当同时存在一组满足林地流入方和林地流出方林业经营收益最大的劳动、资金和林地投入时,双方共同认可的流转租金价格为流转双方达成博弈的均衡解,即林地流入方和林地流出方实现(流转,流转)的策略,流转行为得以发生。研究结论:现实中通常会存在一些因素制约林地流转中均衡策略的选择,政府等有关部门应针对不均衡因素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以使林地流转均衡策略得以发生,达到促进林地流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形态的特征始终与人的感知与反应密切相关,研究独特性城市意象的演变有助于从主客体交互的层面认识城市形态特征的生成过程与演变规律。以重庆为例,通过分析历史地图、文学作品,提取历史时期重庆城市意象的特征;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访谈获取当前城市意象特征;结合历史研究与形态分析,总结独特性城市意象的时空结构与演变规律;揭示城市形态的文化内涵以及影响意象感知的因素,探讨对地域特征传承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构建县域政府财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方法,以重庆市40个区县政府为例,综合测度各个区县县域政府的财政能力,得出县域政府财政能力不均衡的结论,并就破解县域政府财政能力不均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