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综合类   16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庞大,结构上过度集中于美元和美元资产.这不仅面临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还面临美国国债、机构债等产品的市场价值下跌的收益风险以及外汇储备的货币错配风险等.鉴于国际金融危机还可能进一步加深,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一方面要扩大内需,主动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减少对外汇储备管理所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在既定的外汇储备规模下,要中长期努力实现币种多元化,渐进地增量减持美元资产,多元化合理利用外汇储备,发挥国家外汇储备的积极作用,进而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是最终解决中国外汇储备管理问题的长期策略.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利用外资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0月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数已连续9个月呈下降趋势,形势比较严峻。尽管我国经济率先复苏的信号渐趋明朗,国际资金流出现回稳态势,预计未来FDI降幅会继续收窄。但我们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国应及时调整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统一外资立法,健全外资并购的法律制度;增强FDI对中国市场环境的信心,改善投资软环境;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创造良性发展的服务业引资环境等。这样,才可能化“危”为“机”,继续发挥外资在我国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应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统一外资立法,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创造良性发展的服务业引资环境,这样就可能化“危”为“机”,利用外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国际产业转移形成的“迁移效应”、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大量增加、中国劳动力等要素的低价格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等深层次根源的结果,人民币小幅升值难阻贸易顺差扩大态势,但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经济增长减速而影响中国出口,加上汇率和政策调控等因素,外贸顺差增速有望放缓。  相似文献   
5.
根据经济学普遍原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资金不足是个常态。但是,我国当前的现状却令人费解: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银行存差不断扩大,居民手持现金增多。资本外逃相当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链因素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深层结构矛盾使整个社会资金在向实体经济投入方面遇到诸多障碍。本文从货币政策角度出发,剖析整个社会资金循环周转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启动新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链是加大实体经济的资本投入,并时促进货币资金转向实体经济资本投入的相关措施进行可操作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调整人民币汇率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2%,且还有加快升值的趋势。文章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当前影响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因素,阐释“大步急升”和“稳步缓升”两种升值路径方式的利弊,认为在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可让人民币汇率总体上保持缓慢上升、小步前行的运行态势,频率时快时慢、升值步幅不均的调整方式应该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透视后危机背景下的中美贸易摩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危机时代的贸易摩擦中,中美贸易摩擦有愈演愈烈之势,美国视中国为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目标,中国对美贸易形势日益严峻。中美贸易摩擦升温是由美国内在政治、经济结构调整需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主要以对美元未来走势预期为基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弱势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得以延续,但在下半年可能会重新迈出升值的步伐,人民币币值的总体稳定将成为2009年全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基调.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尽管对我国金融业直接冲击较小,但股市等金融市场持续低迷,外贸形势严峻。我国应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扩大内需为代表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企业产业层次以及保证金融体系足够的流动性,阻断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等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0.
汇率改革以来,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下,由于目前国际货币体系构成的复杂性、国际产业转移形成的"迁移效应"和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大量增加等深层次根源,导致了中国巨额贸易顺差。但由于世界经济放缓、人民币汇率和国内政策调控等因素,认为2008年外贸继续保持自2002年以来连续六年22%以上增势的可能性较小,2008全年外贸顺差增速可能放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