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管理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绩效管理三个方面,在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激励学生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实现教学管理重心从传统的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2013年5月,被誉为"幕课三驾马车"之一的edX在线教育平台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亚洲名校赫然在列;紧接着,2013年7月8日,中国的另两所高校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高调"宣布加入美国的另一个"幕课"平台Coursera。似乎在一夜之间,"幕课(MOOC)"成了我国许多高校不得不研究和面对的新事物。那么,作为高职院校,面对来势汹汹的"幕课"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将以何种姿态去应对呢?  相似文献   
3.
从统计结果分析来看,社会对从业人员能力要求产生了很大变化,已经由关注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专业技能等基础能力向重视获取信息能力、适应岗位变换能力等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转变,因此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牢固把握能力形成规律、科学架构能力结构模型,并对能力培养路径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操作、精心评估,实现教、学、做统一,观点、方法统一,理论、实践统一。  相似文献   
4.
2013年以来,围绕"幕课"的争议一直不断。分析人们对"幕课"的态度,基本上分为三种——反对、支持或怀疑。实践证明,"幕课"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空间的拓展、时间概念的突破、教育方式的革新、教学效果的提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工程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慕课”背景下,以任务引导的方式,设计与创作“微课程”教学单元,把教材的逻辑体系转化为“微课程”教学的问题逻辑体系,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当前增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有效性的一条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正处于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型的过渡期。其中,"双元学分"评价模式,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需要。这种评价强调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科学界定,形成的结果更加全面、真实、有效;其评价的标准既体现对学生的总体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反映多元化、发展性;其材料收集,具有多途径、广涵盖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今日北园镇     
1958年8月9日,对今天的济南市天桥区北园镇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毛泽东主席来这里视察,并向全国发出了"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重要指示。8月20日,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当时的历城县北园乡办起了"北园人民公社",被称为"山东省第一人民公社",这在全国也是最早的。公社依靠集体的力量挖河修渠,治山改土,完成了盐碱涝洼土地改稻田及水利配套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田耕作机械化和灌溉电气化,成为全省农业战线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也是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形成的基础。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已成为各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能够从校企合作要素的互动中铸造校企间更大的凝聚力?不仅需要夯实共享的利益机制,更需要形成合作育人的文化、价值和社会认同,以促进校企合作更加有序、更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度发展,需要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各有关要素形成一个有效工作系统。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比较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和提倡我国的校企深度合作,探索适用于我国高职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无疑是我国职业教育本土提振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改变世界,而幕课,无疑将会变革教育。我们如何借助“幕课”蕴藏的在线教育革命,变革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无疑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迫切的。幕课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可能脱离学科的土壤独自生存,它必须依托于某个具体专业某门课程教学或技能才能发挥作用。幕课的这种需求与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