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限制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因此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探索方向与重心应开始转向如何通过革除当前户籍制度的利益分配功能进而实现公民利益权利的无差别化待遇,如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而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质量进而解决城乡教育的“二元化”等一系列问题上来。  相似文献   
2.
杜睿云 《北方经济》2009,(15):91-93
半个多世纪前,在我国的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以限制农民自由迁徙为主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人为构筑了城乡之间的森严壁垒。严格的户籍制度在客观上保证了中国用不到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同时在城市和农村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  相似文献   
3.
杜睿云 《特区经济》2009,(5):222-224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跃进式发展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理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与有效转移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保障,同时也是我国顺利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然要求。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则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我国城镇化建设为背景,从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角度论述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与稳定作用,力求探索出一条发展职业教育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之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既面临着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性障碍"束缚,又受到转移劳动力自身知识技能不足等"非制度性障碍"的影响。在"制度性障碍"逐渐解冻与弱化的今天,"非制度性障碍"已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稳定有序向城镇转移的"瓶颈"。因此,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方面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与水平,就成为农村劳动力突破自身的"低素质屏障"并最终实现向城镇稳定有序转移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民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其向城镇与非农产业进行有序转移的根本性障碍因素。由于广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乡教育的"二元化"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的有效提升。因此,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构建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教育补偿机制,以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收入水平就成为加强广西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非制度性障碍"的重要途径与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限制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因此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探索方向与重心应开始转向如何通过革除当前户籍制度的利益分配功能进而实现公民利益权利的无差别化待遇,如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而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质量进而解决城乡教育的"二元化"等一系列问题上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