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综合类   10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苏 《西安金融》2004,(8):63-63
在中国铜元的大家族中,山西省开铸铜元的时间相对较迟。据有关资料介绍,清末山西省没有铸造铜元。直到“民国七年,阎锡山在今太原王庙街设立山西铜元局制造铜元。”①初铸铜元“面值壹枚”。正面中央铃交叉的五色旗和铁血十八星旗,外围上铃“中华民国”,下铃“开国纪念币”。背  相似文献   
2.
该钱径2.40,穿0.70,厚0.11cm,重3.40克(见图).钱体铁灰色,有铁锈,磨开边道发白色,为磁铁吸附,传世品,是一枚铁钱.  相似文献   
3.
温苏 《西安金融》2004,(11):62-63
近代地方银币的研究一直是钱币研究中的弱点,今特发湖南陈维先生的文章,特促使大家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5.
温苏 《西安金融》2004,(2):64-64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铜元是中国铜元元始祖。“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广东省因停铸制钱而闹钱荒,……为了救济铜荒,解决全省财政经费,广东钱局会同善后局详情秉陈两广总督李鸿章和广东巡抚德寿,陈述仿造铜仙的理由,经李鸿章批准,于同年元月在广州造币厂开造铜元。”①始开中国铜元之先河。“首造的铜元重二钱,成色为铜占百分之九十五,铅占百分之四,锡占百分之一,”②俗称红铜或紫铜。这说的是广东省光绪元宝(一仙)或(十文)铜元,其铸造铜质,均为红铜(或称紫铜)。最近,笔者在整理历年所收集的数千枚铜元中,拣出黄铜质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十文)铜元二…  相似文献   
6.
嘉祐元宝双挑元小平钱,径2.40,穿0.65,厚0.11CM,重3.43克(见图),钱背移位.该钱钱体发黑,熟坑,铜质,铸工一般,"元"字第一、二笔因磨损似有粘连,但隶元双挑清晰可辨,并无流铜掩盖、改刻等痕迹,从字体、形制等分析,宋钱无疑,查多钱谱,未见有载.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铜元的大家族中,山西省开铸铜元的时间相对较迟.据有关资料介绍,清末山西省没有铸造铜元.直到"民国七年,阎锡山在今太原王庙街设立山西铜元局制造铜元."①初铸铜元"面值壹枚".正面中央铃交叉的五色旗和铁血十八星旗,外围上铃"中华民国",下铃"开国纪念币".  相似文献   
8.
清初三藩钱,是"利用"、"昭武"、"洪化"及"裕民"通宝等钱的统称.其小平钱(光背)多谱所载"通"字为"(I)"头.明钱楷书多为"(I)"头通,三藩尊明叛清,故铸钱承明制亦是自然的事.笔者收集三藩钱,见其中"利用"、"昭进"、"洪化"三种光背小平钱,有"(I)"头通的版别,但多谱未载,是否因为较为少见或许是自清代以来"钱币收藏界认为是反叛钱排为流派之外".但笔者认为,不管是叛清或尊明也好,均已成为过去,应该还原历史的事实.三藩钱理应堂堂正正地列入中国历代钱币之行列,同样受到钱币界及其收藏者的重视、研究和收藏.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铜元是中国铜元元始祖."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广东省因停铸制钱而闹钱荒,……为了救济铜荒,解决全省财政经费,广东钱局会同善后局详情秉陈两广总督李鸿章和广东巡抚德寿,陈述仿造铜仙的理由,经李鸿章批准,于同年元月在广州造币厂开造铜元."①始开中国铜元之先河.  相似文献   
10.
温苏 《西部金融》2001,(10):62-63
最近,在重庆市一古玩店处,见一张大明通行宝钞"壹贯"纸币,币幅高340毫米,宽220毫米(见照片).纸币较厚,重6.5克弱,呈深灰色,造纸工艺较为粗糙,桑树皮纤维依稀可辩.单印币,正面图案黑色墨印.底面下方加盖一黑印,印宽104毫米,高158毫米,图案与正面大致接近,但比例缩小,应不是与正面叠印,其中"壹贯"二字比正面小,清淅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