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资金短缺就是其一。为此,要努力探讨合理的有效融资途径,积极引进外国风险投资,促进本国风险投资,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产业化的推进器。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应定位于有效地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服务;建立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风险投资结构及合理的产权结构;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大陆的二板市场。  相似文献   
2.
市场化、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一个动态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和城市化曾经是而且在未来也将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理论上,可以明确地得到它们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的结论,但却没有经验研究对此提供支持。文章使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度数据,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和城市化会促进经济增长,而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一个包括技术冲击和货币冲击的实际商业周期模型(RBe model),模拟货币冲击和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同时通过将模型经济的二阶矩与现实经济二阶矩的比较采评价模型的解释力.结果发现,模型经济中的产出、就业、通胀的波动与真实经济非常接近,而资本、货币余额、消费、实际利率和技术的波动则大于真实经济的波动,但是它们的波动方向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软件企业融资成为当前企业领导者所关注的热点的背景下,阐述了软件企业融资的必要条件,总结了促进软件企业融资成功的措施,最后提出软件企业融资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融得促进企业发展规模合理的资金,与企业自身的因素一齐形成合力,促进软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同时带有长期约束和短期约束的SVAR方法,识别了中国经济波动的三种冲击源,即供给冲击、财政冲击和货币冲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是供给冲击。总供给冲击对产出波动的贡献率为90%左右,对通胀波动的贡献率为65%左右。以财政冲击和货币冲击为代表的总需求冲击虽然不是经济波动的主要驱动力,但是我们发现了货币供给冲击在短期内产生产出下降和通胀下降的宏观经济异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目前又面临着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有效治理通货膨胀的前提。利用一个误差修正模型(ECM)对中国通胀的原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上涨、工业品价格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货币供给的增加都是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的城镇和农村的隐性失业逐渐地公开化,实际失业率持续攀升.失业治理、控制失业率水平作为政府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日益凸显.本文试图将具有不同范式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失业理论纳入到一个松散的统一理论框架中,根据我国转轨过程中的失业的特殊情况,试图给出一种增加就业率的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一个包括技术冲击和货币冲击的实际商业周期模型(RBC model),模拟货币冲击和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同时通过将模型经济的二阶矩与现实经济二阶矩的比较来评价模型的解释力。结果发现,模型经济中的产出、就业、通胀的波动与真实经济非常接近,而资本、货币余额、消费、实际利率和技术的波动则大于真实经济的波动,但是它们的波动方向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摘要﹞商品期货定价的准确性对套期保值者的风险管理绩效和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水平有重要影响。由于商品期货存在交割选择权,传统商品期货定价模型需要考虑交割选择权等商品期货合约中的隐含期权价值,对隐含期权价值的估计有利于提高商品期货定价的准确性。本文对期权定价的二叉树定价模型进行了扩展,用于确定商品期货合约中隐含期权的价值,并用玉米期货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0.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的城镇和农村的隐性失业逐渐地公开化,实际失业率持续攀升。失业治理、控制失业率水平作为政府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日益凸显。本文试图将具有不同范式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失业理论纳入到一个松散的统一理论框架中,根据我国转轨过程中的失业的特殊情况,试图给出一种增加就业率的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