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6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正彦  张成 《开发研究》2021,(1):114-121
运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将城市劳动力按照户籍和劳动力是否跨县流动划分为本地城镇、本地农村、外来城镇、外来农村4类,并运用Oaxaca-Blinder方法对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与工资收入差距进行分解,分析了2012年至2016年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歧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劳动力遭受的就业和工资的户籍歧视程度在下降,但面临的户籍歧视仍不可忽视,外来劳动力遭受的户籍歧视比本地劳动力更严重.此外,教育对就业获得及工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劳动力可以获得更高的教育回报率.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评性回顾 ,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丰富的诚信资源。传统文化曾经孕育出了具有儒家伦理色彩的传统商业道德 ,但这是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在目前的转型条件下 ,传统的诚信资源存在一个被现代化的问题 ,已发展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精神。对此 ,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信评级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资信评级业利益冲突的原因所在.因投资者利益与筹资者利益的对抗、收费模式的变更及松散的外部监管引发了资信评级的利益冲突.利用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分析影响评级业利益冲突的因素后,得出应从监管者和评级机构方面着手,化解资信评级业利益冲突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世代交叠模型,分析金融转型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选择以投资扩张和技术转移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是后发国家促进技术进步的最优选择;当距离世界技术前沿越来越近时,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将会转向技术创新。在转变过程中,后发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具有门槛效应。后发国家在前一阶段赖以进行投资扩张的金融体制,加上追赶型发展战略下地方政府的增长最大化冲动,可能会延迟后发国家向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认为,资本与空间联系密切,资本成为形成城市空间的关键因素,空间化服从于资本的逻辑。在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的理论框架下,对城镇化的内生动力做一分析。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历程,资本无疑是我国城镇化的内生动力之源,配合着国家政策的调节,将我国城镇化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6.
通过进化博弈模型对信用评级机构与证券发行人的利益冲突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评级机构与发行人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各自群体成员的策略筛选、演进,特别是各个策略在群体成员采用频率、比例意义上的动态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功能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近来颜受一部分增长经济学家们的关注。金融中介功能的发挥可能会减轻市场摩擦,影响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文章对近年来西方经济学中关于金融功能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主要理论文献进行综述。现有的研究从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功能出发,探讨了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收入差距与中国经济增长——福利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卡斯(Lucas,2004)声称,对收入分配的关注是经济学中最具诱导性和危害性的倾向之一,因为与改进生产的无限潜力相比,通过分配当前的产出来改进穷人生活水平的潜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持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必关心收入差距问题。文章认为,卢卡斯的论断无法适用于中国的国情,一方面,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并不意味着社会福利水平的最优,较大的收入差距对于社会福利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只关注经济增长而不顾收入差距的拉大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通过修正的模型和数值模拟发现,对于合理的偏好参数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收入差距拉大的福利成本并非微不足道。因此,如果政府关心中国经济的增长,那么也应该关心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现行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广受诟病,凸显出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因此,有必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演变的逻辑、利益冲突进行分析,并审视其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聂正彦  安小雪 《征信》2013,(6):51-55,77
资信评级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资信评级业利益冲突的原因所在。因投资者利益与筹资者利益的对抗、收费模式的变更及松散的外部监管引发了资信评级的利益冲突。利用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分析影响评级业利益冲突的因素后,得出应从监管者和评级机构方面着手,化解资信评级业利益冲突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