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运输经济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规模与效益     
<正>我国即将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面对国际市场剧烈的竞争,我国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同跨国公司的差距甚大,加之生产规模偏小,不能形成大批量生产能力,没有规模效益,更谈不上具有获得支配市场的经济实力,这样就很难承受入关后的冲击。有识之士提出:除政府根据总协定的规定提供必要的保护之外,最重要的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营战略,通过联合、兼并、组建企业集团等途径建设一批达到产品经济规模,具有市场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和有效地利用多边贸易体制提供的机遇。 本文旨在对产品经济规模进行探讨,明确其概念、衡量尺度、影响因素等,使企业经营者能正视这一问题,增加规模经营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地发展,企业正一步步被推向市场。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市场经济一般特征,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成为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一个交通企业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市场,接受优胜劣汰的竞争。不论你是否情愿,在市场面前人人平等。“有路大家行车,有水大家行船”。由专业交通企业一统运输市场天下的时代将再也不会回复了。随着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时间的逼近,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产品(服务)技术标准、企业制度、管理方法,正在向国际化迈进。企业面对的不仅是国内市场,还有国际市场;企业的竞争对手也更具挑战性,市场竞争也将更为激烈。适者生存、发展;不适者遭失败、被淘汰。这对企业而言,已不再是理论,而是事实。企业质量管理工作,面对如此险峻的外部环境,应如何发挥其职能,与其他各项企业管理工作协调配合,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我认为必须在企业质量管理中注入一些新的观念,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些观念是: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企业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会出现高新信息技术与企业模式的“化合物”──虚拟企业;企业不再追求规模效应;知识资本成为企业资本的主要形态;企业将以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知识管理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工作,创新将是企业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正> 在台湾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台湾企业界的经营管理水平逐渐提高,企业管理思想和策略也日趋成熟。大陆与台湾同文共种,历史文化背景相同,研究台湾企业文化的现状与发展,对创立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企业文化有重要借鉴意义。台湾的企业文化受西方管理思想的影响较大,他们在吸收西方管理理论中“重视营  相似文献   
5.
重庆活是一个曾经长期亏损的国有大型交通企业,通过改革,尤其是近几年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极大地推动企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杨竞争中站稳了脚扭,并逐步走上高速、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这种被喻为“重庆港现由”的深刻变化,向人们表明:国有企业是可以通过改革走出困境的。重庆治抓住港口生产力不放,坚持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路子是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有益探索;重庆港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内部管理,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低聚力的经验也是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重庆港创造的“严管厚爱”的省理思想、激励机…  相似文献   
6.
<正>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富有活力的细胞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企业极富创造力和朝气的运作,整个国民经济循环将减弱甚至停顿,更谈不上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早在一九七九年初,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蒋一苇先生就著文《企业本位论刍议》(“经济管理”1979年第6期)阐述了他的企业本位论思想.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应当从何下手?最基本的环节是什么?现实的情况向我们提出,必须从确定企业在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与机能入手,再进而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组织与管理,才能顺理成章,使经济体制改革有一个牢靠的基础依据”.一九八四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把增强企业活力,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各类企业都表现出他们的活力.以国有企业为例,他们经历了扩大经营自主权、两步利改税、推行承包责任制、转换经营机制等不同阶段,正在逐步转变为自主经营的独立经济实体.《企业法》、《公司法》的颁布也为国有企业成为“四(?)”经济单位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企业经济效益在改革中取得显著成绩.据国家统计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变革的时期,人们往往会发现一些令人注目的、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经济现象,比如利用价格双轨制来谋求价格差异的好处;利用所掌握的行政权力,来谋求个人、团体的利益;利用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来获取额外和超额收益;更有甚者,则超越法律来谋求财富等.经济生活中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也令国人深思.有人将此现象称为“寻租”.那末,寻租为什么会产生?它在我国现阶段的表现及危害性如何?能否抑制和消除寻租,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直接影响我国经济高速、持久、稳定发展的实际问题.弄清这些问题,无疑将有利于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国家资源合理配置、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也有利于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一、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的自利活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