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16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现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6月确立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投入体制,其本质是使农村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首次由农民分散负担转移为基层政府投入为主。以县为主体制虽可以暂时缓解农村税费改革中义务教育投入的突出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问题。从长远角度分析,必须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即应明确确立以中央、省级为主的体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强调国有资产管理必须立法先行 ,指出了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规范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 ,同时提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法制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WTO作为政府间国际组织 ,既建立了法律框架 ,又确立了监督实施机制 ,因此 ,入世后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是政府的行为方式及其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初步剖析入世后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自我完善与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4.
刘汉屏  舒成 《当代财经》2004,(10):34-37,46
分税制实质上就是通过划分支出、收入范围,从而有效地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我国的分税制由于制度设计之初的过渡型特征和10年实践中积累的矛盾,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成熟型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分税制的一定范式,我们应从科学划分事权、合理划分收入、完善转移支付、推进省以下分税制、加快政府改造及其他配套措施等方面对我国分税制进行改造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之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社会贫困线、城镇居民收入状况、最低工资标准等指标,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水平是合适的,我国目前该做的不是提高免征额,降低个税的收入比重,减弱其调节功能,而是相反.增强个税的收入功能,可以使政府有更多的财力来救济贫困人口,用更直接的手段来资助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事实上,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税负远远低于名义税负,因此800元的免征额也就根本没有调整的必要.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趋势及国际通行做法来看,一切有纳税能力、生活水准高于贫困线的公民都有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义务,这也有利于公民纳税意识的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6.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原理、原因、原则和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财政将财政支出的范围界定于社会公共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实现国家政治、社会、经济三大职能的客观需要,更有其时代的迫切性。优化财政支出经构必须坚持若干原则,并从支出内容上有补有删,在支出数额上有增有减达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刘汉屏  吴江 《财贸经济》2003,(12):65-69
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下,国际税收竞争成为各国维护自身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国际税收竞争又是在WTO原则下的一种竞争,基本的观点是,竞争不可避免,但这种竞争必须符合WTO游戏规则,更必须反对并遏制恶性税收竞争,这是由国际税收竞争的外部效应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农业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面对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滑坡现状,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已成为新一届政府的重要执政内容。本文从政府介入农业的理论阐释入手,首先证明了政府财政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作用,进而分析了我国支农资金在总量和结构上存在的偏差,并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方向”,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任务”,更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重要发展战略。农村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针对现状,我们必须对其加大完善和管理力度,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10.
邓子基、陈少晖二位先生2003年8月撰文称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国有资产分级所有的新思路”。但通过研究发现,国有资产中央与地方“分级所有”缺乏法理依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仍然是“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的范畴”;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环境下,实行“分级所有”实质是对国有资产国家所有权的“肢解”,因而不可能实行国有资产“分级所有”的体制,而必然仍是“分级管理”,并赋予“分级管理”新的含义和内容;由于国有资产存量、质量的差异,各地方国有资产占有上的贫富多寡,在国有资产实行“分级所有”必然会拉大区域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