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贸易经济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不均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生产力状况和消费成本,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因而通过形成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而产生居民的消费差距效应: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均的程度越大,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效应就越强;反之就越弱。长期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城乡公共支出不均造成了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的不均,是城乡消费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举措之一就是改革当前城乡分割的二元财政体制、改变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均的现状;同时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2.
顾客资产具有价值是人所共知的,但不同类型的顾客资产价值却是不同的。顾客资产价值多样性的特点由所消费某一产品的顾客特征决定。顾客资产价值的多样性要求企业在对顾客资产管理时必须实施差异化战略。这一战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服务成本的差异化战略;二是反模仿战略。  相似文献   
3.
曾广录 《消费经济》2006,22(5):78-81
住房、教育和医疗产业的发展无疑能推动经济的增长,但其价格虚高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即一方面表现为对其它消费品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强化了居民的“流动偏好”效应,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住房、教育和医疗消费价格的不断高涨已经严重抑制了居民总体消费水平。“十一五”期间要提高总体消费水平,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降低住房、教育和医疗的消费价格和费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政府治理中监督制约机制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公民监督中的委托代理难题;二是政府部门内部信息传递中的损耗与变异难题。这两大难题使得传统政府治理中监督制约机制常常缺乏效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提供了技术平台,建立政府信息网络披露机制是解决这两大难题、进行监督制约机制创新建设的最有效方式。当然,要使政府信息网络披露机制真正发挥作用,还要遵循全面完整性、真实准确性、及时动态化、开放无壁垒性和规范法制化原则。  相似文献   
5.
保障性住房建设满意度能客观反映住房保障对象的需要水平。实证研究表明:保障性住房建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交通、教育、供水供电、娱乐、医疗卫生、安全状况、购物及各自设施,另外还有物业管理及服务态度、地方政府资金投入及服务态度、小区及周围生活环境等因素。各级政府部门应通过多元化融资方式保证其供给,才能使保障性住房产品的福利性得到真正发挥。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1990年到2006年城乡居民中低档日常耐用品的消费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对城乡居民中低档日常耐用品的消费与其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居民对日常耐用品的消费与其收入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居民对日常耐用品的消费与其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而农村仍存在消费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中低档日常耐用品的市场潜力,利用"家电下乡"活动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是有效的.但由于收入风险和消费环境的影响,要使这一政策更加有效,还需要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曾广录 《消费经济》2008,24(3):85-88
消费品所涉及的所有微观主体和客体都达到最优的帕累托均衡是实现消费和谐的基础。准公共品的消费具有外部溢出效应及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等特征,私人对其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搭便车行为。要实现准公共品的消费和谐,政府干预及其定价机制是关键。根据本文建立的准公共品消费均衡模型,准公共品的最优定价机制是按单个居民效用最大化状态下消费总量来定价,同时,对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来弥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