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为了防止商品房的高价格泡沫,遏制对商品房的过度投机,我国采取了以自然人购房套数为计算标准的限购政策,同时推出了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房。基于本人在本刊2010年01期上发表的《关于城市商品房价格控制与廉租房建设资金的思考》一文中,提出经济适用房是不利于完善我国住房制度,应逐步取消。我国的城市住房制度,应采以谋取商业利润的商品房开发、租赁和不谋商业利润的公共租赁房的两元制度。前者满足具有经济能力的购房需求和因临时移动而生的住房需要的人  相似文献   
2.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股节俭清风徐徐吹来。先是反对公款消费,现又叫停公共的楼堂馆所兴建,足显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节俭、朴素的执政理念。她将成为举国上下同心协力破解阻扰社会发展各类问题的凝聚力。上篇——用好法律,长效解决公款消费和楼堂馆所问题剖析公款消费和兴建楼堂馆所行为之性质,其中不乏涉及触犯法律之规定。先谈公款消费。公款消费是媒体对用公共财产为非公共事务买单  相似文献   
3.
解决中国老百姓的居住问题,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应采商品和房屋租赁两元市场结构。在商品房市场中,对属于市场竞争范畴,价格有企业自主,如属于自然垄断结构,则应由政府定价,此属全球通用做法。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独特的属性,即土地国有。如何规范这一市场,没有现成模式可参照,只能依据理论,结合我国的特点,研究适合我国的具体方法。文章以自然垄断理论为依据,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自然垄断性质,提出政府应干预企业一级房市的定价权,此为文章的上篇。向社会批量提供可租赁的房屋,是一国住房制度不可缺少的部分,文章根据十七大提出的增加人民资本性收入的号召,提出借鉴美国的房屋投资基金的办法,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将多余的钱参与廉租房建设,向社会提供足够的可供租赁的房屋,实现使有能力买房的人,通过买房解决住房问题,暂时没有能力的人,可以通过租赁廉价房屋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以此建立我国的住房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一届党中央和政府亮相后,出台了不少鼓舞人心的政策.在房屋方面,除了强化保障房建设外,很少谈及控制房价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大地正处在即将滚滚而来的城镇化浪潮前夕。己有许多关于新政如何刺激、拉动中国经济的赞美之声,但赞美之中也夹杂着一些大干快上有余,脚踏实地不足的质疑之声。如何预判城镇化的实际效果,应以其将来的可利用性为标准,如符合社会的客观需求,这一举动无疑利国利民,否则,则有相反结论出现的可能性。在预判将来是何种可能性时,了解我国当前人口流动的势态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基于当时中国各阶级对中国革命态度的精辟分析,从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理论,组建了中国革命的有生力量和主力军。当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战略之后,原计划经济被废除,压抑了多年的市场竞争获得了新生。为了避免重蹈资本主义的老路,我国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即所谓的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放宽微观的市场竞争。在这一模式下,一面是  相似文献   
7.
正新一届党中央和政府亮相后,出台了不少鼓舞人心的政策。在房屋方面,除了强化保障房建设外,很少谈及控制房价的新构想。随着2013年12月70城市房价的环比上涨统计,又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房价走势的各种预判。商品房房价的运行,受房屋的供求关系支配,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规律。然我国自发现房价岌岌攀高时,前届政府试以强行限制购买,来解决商品房供求关系。从理论上说,减少购买,当求量逐步趋向供量时,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企的国家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的分离,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计划经济理论的退出,在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思想的指导下,国有企业的活力得到普遍的回升.之后,党中央又提出"国退民进"的政策.国退民进,犹如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放弃眼前的坛坛罐罐,是为了收起拳头,明天能更好的消灭敌人"战略的再现.这一政策的执行,使运营在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活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据国资委网站报道,2012年,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百元营业收入上交税金,远远领先全国规模的其他企业.根据这一报道,可以说,改革之初,党中央提出的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