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本文从区域异质性角度构造了中国城市层面的工业机器人渗透度,并将中国机器人使用的相关研究从劳动市场拓展至产品市场,定量分析了城市工业机器人渗透度对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本文采用“企业—产品—出口市场—时间”四个维度的微观数据,发现中国的城市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提高1%,企业内部产品在海外目的国市场的出口额增长了0.112%,原因是城市工业机器人渗透挤出了制造业企业低技能劳动者、吸纳了高技能劳动者,因此,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本升级;并且,机器人使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最终,企业可以通过“降价提量”的方式推动产品出口额增长。控制“城市对—时间”固定效应和采用工具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以上结论均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工业机器人渗透对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低收入群体的冲击较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双边贸易摩擦事件也日益增多,这种外部贸易摩擦究竟会对中国微观主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检验外部贸易摩擦的微观主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对生产率、规模、要素密集度、所有权属性不同的企业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中美贸易摩擦对高生产率企业、大规模企业、低劳动密集度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影响相对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采用不同企业异质性衡量指标的检验结果最终均可归结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即全要素生产率是企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所受影响程度大小的决定因素,而且生产率越高的企业所受影响程度越大。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中美贸易摩擦的微观主体效应,从而为中国更好地解决外部贸易摩擦与促进国内经济转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将质量竞争与价格竞争两种竞争模式纳入多产品企业模型,以出口退税为例,分析税收调整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生产同质化产品的企业与差异化产品的企业在产品定价和竞争模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化产品企业遵循“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种类,价格越高”的定价规律。因此,出口时趋向采用质量竞争模式;与之相反,同质化产品企业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定低价,出口时趋向采用价格竞争的模式。退税率提升时,质量竞争企业内部核心产品的价格优势进一步得到加强,助推其质量升级。与之相反,价格竞争企业核心产品的内部相对优势被削弱。本文匹配2002-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验证了以上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5.
税收统一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博弈,推进国内大循环体系的构建。本文利用退税央地间分担机制改革的拟自然实验,基于企业跨区域采购行为的视角,研究中国税收负担在央地间重新分配的外生冲击政策如何影响上下游企业间的区域合作关系和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通过构建上下游企业间采购行为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并采用2009—2018年上市A股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退税负担从地方转移至中央时,出口企业的省外采购比上升约2至5个百分点,其中,改革前财政压力较大地区的出口企业省外采购比上升约3至4个百分点,且非国有企业、数字技术运用程度高的企业以及融资约束大的企业省外采购比提高更多,表明税收统一减少了央地政府由于目标不一致给微观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下游企业寻找更为优质的上游供应商,推动更加畅通高效的企业合作,从而促进国内大循环。本文的结论为当前中国政府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税收政策建议,也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构建中国内循环体系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产品层面增值税税率视角测度了“减税与退税并举”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强度,并采用2002—2013年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利用双向高维固定效应模型验证该政策对企业内产品出口数量集约边际和出口目的国扩展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减税与退税并举”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助推了产品出口数量集约边际的扩张;随着产品距离的增加,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产品出口数量集约边际的促进作用加强;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同样促进了产品出口目的国扩展边际的扩张。总的来说,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可能成为未来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长的新动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