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粮食安全”的基本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性的粮食危机而提出的,当时联合国粮农组织(FA0)的基本定义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近30年来,世界各国因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粮食安全战略的侧重点也各不一样,粮食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各国的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天津市、山东聊城市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分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征农民分化特征的三个变量中,农民分化类型、农民水平分化(职业分化)程度和农民垂直分化(经济分化)程度都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在其他控制变量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率、农业补贴和较高的区域经济水平都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耕地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程度,更要关注人民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和社会发展程度。昆山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其人口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对我国其它地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该文在对昆山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人口、社会发展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全面小康阶段的发展特征,提出昆山实现全面小康后在未来发展中科学的人口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有效引导人口与社会持续、协调、科学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农地非农化与碳排放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我国31省(市、区)1998-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估算农地非农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整体而言,农地非农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增加碳排放量,但也存在区域差异,从样本考察期来看,中、西部农地非农化现象显著地增加了碳排放。但对东部地区来讲,从整个样本期来看,农地非农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但是近年来该地区农地非农化增加碳排放的趋势却逐渐减缓。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郭玉燕 《商场现代化》2009,(24):125-126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而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却逐年增加,使得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因此,为缓解这种人地紧张的关系,农民必须寻求农业以外的就业道路。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收集的样本数据的,分析了非农就业状况和农村土地流转的相互关系,指出在非农就业这一必然的发展趋势下,今后的农地制度将愈发具有私有产权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土地征用中外部性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加快,大量农地被征用。然而在征地过程中,过低的征地补偿费产生了一系列的外部成本,最终导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威胁粮食安全,影响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带来了隐患。因此,必须根据市场公平价格原则来确定征地补偿价格,提高征地补偿费,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尽量消除因征地引发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减少外部成本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分析农民分化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结果:(1)农民分化特征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而且农民分化特征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就会增加0.634个单位;(2)在反映农民分化的三个可观测变量中,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进行农地流转的概率就会分别增加0.394和0.358个单位;(3)反映其他潜变量的可观测变量中,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对农地产权稳定性的认知、流转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和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障等变量对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效应。研究结论:农地流转政策要注意区分不同阶层农民特点,积极促进农民各阶层职业结构的合理化,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职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并进行验证。研究方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常规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结果均显示,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验证了“耕地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且当经济增长质量(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达到1.4087时,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逐渐减小;区域间的耕地非农化确实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关系,即相邻地区耕地非农化数量变动1%,会导致本地区耕地非农化数量平均变动0.1627%。研究结论:系统地识别、评估区域间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联动性,对于促进区域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南昌市为例,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南昌市1998~200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同时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全面把握城市土地变化规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已不可遏止。然而,由于当前的法律法规对集体建设用地的限制使其在流转中产生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入市流转中的法律法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文章试图从当前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法律空间及可行性入手,提出了有关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法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