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人数在迅速增加,高校大多成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党支部。经过调查,发现当前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的认可度不高,主要存在着内容局限、形式传统、针对性不强、时间随意、部分学生自律不强等问题,为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性,建议加强组织生活制度的执行力度,突破传统内容,引入更多形式定期培训支委,严格考勤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滇南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物流产业的滞后发展严重遏制了其经济发展势头.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成为滇南地区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提升产业结构、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滇南地区不仅要构建系统完整、功能齐全、管理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而且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一个既能适应当前发展需求又能不断扩展和具有一定兼容性的开放式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边境口岸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及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边境口岸引导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困境,最后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云南、海南、广西以及广东四个香蕉主产省农村的654份实地入户调研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农民绿色生态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对农民综合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民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后福利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提升。(2)农民自身资源禀赋会影响其绿色生态技术的采纳决策,不同资源禀赋的农民在采纳绿色生态技术时的福利水平提升效应具有差异性,有贷款以及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在采纳绿色生态技术时福利水平的提升效应更高。(3)基于反事实假设,研究发现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若不采纳该技术,其福利水平会下降1.64%,而未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户采纳该技术时,其福利水平能够提升21.97%,说明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对农民综合福利有提升效应。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因地制宜推广普及绿色生态技术,资金扶持推动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加强引导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昭通市是云南马铃薯的主产区,该地区地处高寒山区,人多地少,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关乎昭通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兴衰,因此,研究昭通马铃薯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帮助农村贫困人口维持其基本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部分贫困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定标准和最低生活补助的发放标准在保障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并不统一——即执行"两轨制"。"两轨制"在制度执行初期确实曾经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随着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健全,适时统一标准,有利于这些地区农村最低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中图分类号:C913.7  相似文献   
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村特困群众基本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关键是农村低保资金的安全问题。从云南省农村低保资金的对象审核、筹集、发放、监管各环节提出了相应的资金保障策略,试图构建一套云南省农村低保资金的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毅  金璟 《价值工程》2011,30(4):328-328,F0003
境外罂粟替代产业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方式寻求共同安全和共同发展的开放战略,具有禁绝毒品危害、维护国家安全,补充国内产品供给、缓解国内资源约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重要战略意义,其动力机制是政府"推动力"和企业"拉动力"的共同作用,因而应当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主导"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和企业的作用,形成发展的合力是云南省境外罂粟替代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关键是农村低保资金的安全问题。文章在分析云南农村低保资金运行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云南农村低保资金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陈蕊  陈显荣  金璟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12):183-187+204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会对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农业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源,减少农业碳排放,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5-2020年西部地区养殖业、种植业农业系统的碳排放量测算,利用泰尔指数探究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农业碳排放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布存在非均衡性,农业生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匹配程度有强化趋势,农业生产活动碳排放正在得到逐步改善。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再逐步减少的态势,农业生产与降低农业碳排放尚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基于此,要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在农耕地集中区域,建立绿色生产的标准化农业区域及规模化生产的标准体系;提升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