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1996年《行政处罚法》实施以来,安徽省滁州市工商局及所辖各县(市)局、区分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工商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全面有效地开展了行政案件的核审工作,六年来共核审行政案件1.1万多件。总结案件核审工作及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的实践,我们发现从“立案”起,有些案件就存在质量隐患,还有的办案主体身份发生错位,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问题都会影响案件质量,甚至导致行政行为无效。现就这两个问题剖析如下:一、立案的失当立案是行政处罚案件程序的开始,是行政主体追究当事人…  相似文献   
2.
工商机关在对经济领域的违法行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或者实施行政处罚时,大多涉及与案件相关的物品,这些构成经济案件有机组成部分的物品我们称之为涉案物品。安徽省滁州市工商局对自《行政处罚法》实施以来,近几年来办理的14000多件一般程序案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讨,发现有涉案物品的约占40%。通过案件核审、案后跟踪问效,发现有部分案件的工商部门对涉案物品依法查封、扣留、处置或者没收、销毁等行政强制措施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现象,导致涉案物品来龙去脉不清,出现差错,甚至不合法。本文试就此问题作如下剖析。…  相似文献   
3.
我们法制工作机构在对行政案件核审和执法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有的办案机构在办案时,只注重对当事人罚款,而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重视得不够,仅仅满足于“罚到为止”,在执法中走进了“重罚轻纠”的误区。本文就其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和危害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作如下探析:一、表现形式(一)只罚不纠:如对市场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只罚款,对已售出的存在严重隐患的产品不认真查问、追缴,也不公告,或只责令当事人回收;(二)只打不追:只对查到的问题进行处理,而对表面现象背后的隐患问题不注意…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行政处罚法》实施以来 ,我们安徽省滁州市工商局及所辖各县市局、区分局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和国家工商局58号令全面有效地开展了行政案件的核审工作。到2000年底 ,共核审各类行政案件(一般程序)6200多件 ,其中退回、补正、修正的约1200件 ,占案件总数的近20 % ,及时杜绝了案件隐患的发生 ,有效地促进了工商系统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回顾四年来的行政案件核审工作实践 ,我们认为应主要解决好八个方面的问题。一、对核审工作的认识和定位问题 :防止错案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案件核审是工商机关内部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