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中国各省1999~2011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GMM方法,实证检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电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显著;公路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灌溉设施却显著降低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距及空间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收敛性,以期为缩小中国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提供指导。[方法]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78—2015年中国大陆28个省(市、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Moran′sⅠ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探讨其收敛性。[结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区非均衡性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将28个省(市、区)划分为"快速上升型""平稳上升型"和"持续下降型"3种类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弱→强→弱"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情况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收敛速度加快;分阶段来看,市场经济制度正式确立之后,空间收敛速度明显降低;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成来看,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存在空间收敛趋势;分地区来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收敛速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格局。[结论]考虑空间因素的收敛性分析更能客观反映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应充分重视地区间的空间效应,通过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措施,逐步缩小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经济发展阶段的视角出发,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质量内涵的变化,并根据新时期的新发展理念,对中国农业发展质量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方法]文章根据新发展理念,构建农业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分析中国农业发展质量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改革开放前,农业发展质量的重点是解决农产品短缺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经济开放度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重点在于“好不好”。进入新时期,农业发展质量的重点是全方面与多维度的。据此,从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和共享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测度结果显示,2012—2018年中国农业发展质量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是6.300%。其中,协调发展指数对农业发展质量指数的贡献度最大,绿色发展指数次之,共享发展指数再次之。分区域看,农业发展质量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且这种差距具有收敛趋势。[结论]促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重视农业的提质增效与区域间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