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45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粮食丰收,市场粮价急剧回落,今年因粮市一直供过于求,调销疲软,价格徘徊谷底,回升乏力,短期尚难出现转机。其原因:一是农民手中未能售出的余粮,随气温上升和进入春耕急需脱手换回生产资金;二是难以安全过夏的高水分粮,来不及处理或不顾因整晒增加费用而加大推销力度;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化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以来,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断上扬,并于2010年11月底达到了5.1%,其中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构成了推动CPI指数走高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最近一段时间的农产品价格走势,探究了影响其走势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仅要立足于粮食形势的发展,更要立足于粮食市场的基本国情。我国粮食市场最基本的国情是:粮食市场是一个大市场,但这个大市场却是由数量众多、规模很小、素质高低不齐的市场主体组成的,这使得整个市场表现出严重的同步性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的稳定和效率。笔者认为,解决同步性问题的主要办法是改革市场主体,重点是改革国有粮食企业。以大城市粮食加工分销系统跨地区收购、兼并、重组和改造粮食大县的粮站粮库和其他收购网点,走大型化、集团化、品牌化和一体化的路子,则是一条现实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出现,许多地区加快了耕地流转的进程,对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现行一些新型的市场化流转模式,如农户与企业、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农户与专业大户之间的流转“非粮化”较为明显。耕地流转“非粮化”现象一方面是农业种植比较效益的正常反应,是农民的理性选择;另一方面,耕地流转“非粮化”从长期来看可能因减少耕地面积而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一、耕地流转“非粮化”的特点与原因从流转对象来看,农户对农户流转的耕地基本还是用来种粮食,但农户对协会、农户对企业、农户对种植养殖大户的流转,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爆发的金融危机中,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许多金融机构都陷入了财务困境,但美国的农业信贷市场迄今为止受到的影响有限,主要农业信贷机构仍在正常运转.,分析其中原因有:(1)避免高风险投资,不发放高风险的房屋抵押贷款.(2)资金来源安全.社区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较为有保证的当地存款.(3)贷款标准较为严格.有效地避免了金融危机对他们的影响,对中国农业信贷机构有很大的启示,中国农业信贷机构要借鉴和学习美国农业信贷机构在金融危机中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保护我国粮食安全的中心思想出发,研究由于政策及体制的原因而产生的制约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各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到能保证我国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持续发展的政策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论新体制下粮食总量平衡问题李晓俐粮食的总量平衡就是粮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数量、品种、时间和地区的平衡,动态和静态的平衡。在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必须从政治上、战略上认识粮食问题的特殊重要性,同时提出了立足自力更生、保...  相似文献   
8.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人口总数的绝对增加,城市化率的提高,及收入水平的变化。使我国无论对粮食的绝对需求还是间接需求都在增长,但在新农村建设中,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却在绝对的减少。为适应对粮食需求量绝对增加的需求,必须保护耕地提高粮食单产,达到增加粮食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粮食局郑励志同志撰写的文章内容翔实,针对性强,且短小精悍,对粮食企业颇有启迪。现选登4篇,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