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乡村振兴、产业全面升级的背景下,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培育成为带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带动作用的发挥源于当前消费趋势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消费需求多样化、购买行为多元化、产品过度丰富化,这刺激消费者只能将品牌作为选择的依据,从而倒逼农产品进行品牌培育。品牌培育有五个要点,政府授权、品牌管控、农庄示范、品牌传播、大数据体系,五点有机配合,共同推进,才能发挥区域公共品牌带动产业提档升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辽宁省五县镇农民工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农民工在县镇务工时的邻居类型对其县镇定居决策存在直接影响,与市民混居的农民工未来定居县镇的概率最高;同时邻居类型还通过影响其人力资本提升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县镇定居决策,与同乡聚居的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提升水平高于与市民混居农民工,而人力资本提升越大,农民工选择县镇永久定居的概率越高,从而人力资本提升作为中介变量减弱了与市民混居的农民工在县镇定居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2008-2010年三年对沈阳市农民工抽样调查构成的混合截面数据,研究金融危机对在北方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共获得有效样本860份.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对沈阳市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影响农民工城市务工收入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婚姻、培训等控制变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加拿大应对墨西哥移民工人权益保障问题的过程入手,分析加拿大在该问题上的主要经验:把“准农民工”纳入加拿大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制度基础,而支持成立各种安置组织并积极筹集安置和管理资金是解决“准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文章提出从政策体系改革、组织机构建立和资金筹集三个方面解决我国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伴随大量农民脱离土地成为城市工人是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的城市化过程具有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特征,中国特殊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农民有基本的土地作为保障,对于进城后受到的权益受损没有激烈的反抗行为,但不能因为农民工对社会秩序暂时构不成冲击就对其权益保障问题视而不见,这是一个同等国民待遇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乡村旅居产业发展迅速.但中国目前发展乡村旅居产业仍然受到地区发展不均衡,消费水平消费习惯难以短期内转变,城市居民没有足够的体闲时间以及乡村建设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中国乡村旅居产业应采取差别化发展战略,实行分层渐进式消费模式,并重点建设特色旅居项目,同时,政府及相关管理部分要在政策上对特色优势旅居项目给予扶持优惠,规范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增加,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沈阳市社区管理者的深度访谈,发现社区管理存在以下问题:社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模式以防范式管理为主;社区没有执法权,管理权能小;部分社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社区管理者对外来流动人口在环境卫生、治安等方面存在负面评价。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相应建议,以期改善流动人口社区管理状况,加快流动人口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社会融合部分,采用OLS、Ologit、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不同城市务工经历对农业流动人口家乡情结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务工经历会对农业流动人口的家乡情结产生显著影响,城市务工经历中流动时间较短、从事低端职业的农业流动人口的家乡情结较浓厚。此外,出务工时间、就业身份以及月收入会对不同维度的家乡情结产生显著影响,而流动范围则不会影响其家乡情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健康状况三方面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村流动人口自雇与受雇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为初高中的农村流动人口倾向选择自雇;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农村流动人口选择倾向从受雇变为自雇,到达一个拐点后选择倾向又转变为受雇;而健康状况对农村流动人口选择自雇与受雇的影响不大。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对农村流动人口自雇与受雇内部异质性选择的影响发现,与低地位受雇相比,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高地位受雇与创业型自雇的概率越大;随着其工作年限增加,从低地位受雇转为高地位受雇或创业、生存型自雇的概率增加,但到达拐点之后从事高地位受雇与创业、生存型自雇的概率均会降低。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否取决于城市的吸引力和农村的回拉力.从村级层面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力机制,从理论分析入手,利用辽宁省村级层面调查数据,研究农村收入、就业机会、新农村建设所改善的各项环境条件以及村级民主管理因素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村建设改善了现居住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民主管理水平,但对于劳动力的外流基本没有影响.城市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农村的回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