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20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振玉在中国近代史上虽系复杂人物,但对他的评价也不能因人废言。他有重农思想,并为重振中国农业从事多种实践活动。本文仅从他所著《农事私议》一书中分析他的农业思想,包括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吸收并推广外国农业科学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制造业,重视发挥人的作用等。这些主张和措施对发展我国农业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畜牧业是广义农业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具有农牧结合、以牧促农的优良传统。然而时至今日,论述我国畜牧史的著作却很少见。新近由张仲葛、朱先煌主编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畜牧料集》就弥补了这一空白。《中国畜牧史料集》(以下简称《史料》)全书辑录论文56篇。分四大部分:总论12篇,畜牧28篇,兽医5篇,杂项11篇。论文涉及面较广,内容十分丰富,基本上反映了建国后之十余年来我国畜牧史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如何走?怎样看待我国传统农业?它与农业现代化有什么关系?诸如此类问题,近年来,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进行讨论,本文试作一专题综述。“工业式农业”的弊端所谓“工业式农业”,或称“无机农业”、“石油农业”,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道路。这种农业,在一定时期内也能增加农产品,使农业经济繁荣;但是,好景不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史》载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史》是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的会刊。本文通过文献记量方法,对《中国农史》已出55期所刊发的论文,从论文的内容分类、各代农史论文比较、地区农史论文分布以及论文作者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文献是人类所积累的经验与知识的记录,是文化发展的标志。在当前,它与能源、材料被视为发展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中国农史文献资源和其它资源一样,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然而,时至今日,我国丰富的农史文献资源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尚未引起有关人士的重视。笔者不揣鄙陋,仅就有关我国农史文献资源协调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与意见,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王永厚 《中国农史》2006,25(4):142-144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同学科的发生发展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生物学与农学是两门近亲,关系密切。2003年11月18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学术讨论会就是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下属的生物史及农学史两个专业委员会与华南农大中国农史研究室联合主办的,是一次跨学科的会议。生物史界与农史界的朋友,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有关的学术问题。《生物史与农史新探》(以下简称《新探》)就是从会议论文中精选编成的,集中反映了这次会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新探》不仅内涵丰富多彩,出版形式也别具一格,堪称是一部自主创新、独具特色的史学论著。  相似文献   
7.
元明清三代均建都北京,开发京畿地区的水利资源,治水营田,发展农业生产,以解决供需矛盾至关重要。历代有识之士不断为此出谋献策。徐贞明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水利专家,本文在介绍徐氏的生平及治水实践活动后,重点阐述了其代表作《潞水客谈》所反映出的水利思想。肯定了他对京畿地区治水营田所起的承先启后的作用。最后,还对《潞水客谈》的版本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8.
我国江南素称“鱼米之乡”,粮食生产以稻作为主。历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种稻实践,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清代李彦章所编撰的《江南催耕课稻编》(以下简称《课稻编》)就是一部总结水稻生产尤其是提倡种早稻、推广双季稻生产经验的专著。关于双季稻,早在公元三、四世纪时文献中就有记载,西晋左思的《吴都赋》中有“国税再熟之稻”之句,说明三国时代的吴国即今江苏一带已有“再熟”稻,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到清代,双季稻面积仍有所增加,但在长江下游,尤其自嘉庆九年(1804)发生水灾以后,农民习惯种植一麦一稻,致使生活贫困。因为江苏“户口最繁,粮赋苛重”,改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古以农兴邦,食物资源极其丰富。历代人民为了自身的生存和民族的繁衍,向大自然索取,在开发利用食物资源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独特的优良传统。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我国先民在重视食物、因地制宜开发食物资源、食品加工技术、讲求饮食营养、保护食物资源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及成就。指明应借鉴古人,继承传统,从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膳食结构,以增进人民的健康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