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勤工助学是高校解决贫困生问题的重要助学措施,也是我国高校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本文在对当前高校勤工助学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医学院校建立可持续发展勤工助学的设想,对完善我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帮团体糸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余梦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3):210-211
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就业大环境,结合时代发展形势和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特点,提出了在职业技术院校教育中融入职业指导内容,大力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也可以在新兴企业中实现一大批人就业。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土安全部(DHS)专门负责美国国内安全及防止恐怖活动,2014年度DHS预算额度在缩减开支,提高效率上做出了努力.DHS的主要预算目标为保护国土安全,选择来平衡优先全,促进国土安全长期性的增长计划.同时今年新增了一些计划目标,加大了在网络安全与电子信息安全,电子信息系统的运行等方面的预算计划.可谓有增有减,总体稳定.  相似文献   
4.
余梦 《时代经贸》2011,(12):49-50
勤工助学是高校解决贫困生问题的重要助学措施,也是我国高校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本文在对当前高校勘工助学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医学院校建立可持续发展勘工助学的设想,对完善我国高校学生勘工助学帮困体糸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活动,既是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大学生成长锻炼的重要平台。将项目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引入高校学生活动,对提高高校学生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性具有重要作用;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将项目管理应用于高校学生活动的意义,进一步结合高校学生活动现状及项目化管理的实践,提出推进高校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余梦铷  蒲娟 《企业导报》2012,(21):41-42,89
物流活动渗透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之中,但物流成本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加之我国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较发达国家而言相对滞后,因而积极探索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对发掘"第三利润源"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物流成本的概况入手,分析我国物流成本的宏观、微观构成;结合我国近年来的物流成本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物流成本的现状及其成因;进一步依托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核心思想,从重视事前计划、加强事中控制、强化事后反馈三个方面探索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2012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重卡市场严峻程度远超预期。在这一年中,虽受市场深度调整影响,但法士特经受住了严峻挑战和考验,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相比主机厂、竞争对手,法士特仍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各项生产经营指标连续10年名列中国齿轮行业第一,重型汽车变速器产销量连续7年名列世界第一。同时,国有资产不断保值、增值,截至2012年末,法士特集团国有所有者权益达53.54亿元。  相似文献   
8.
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搞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就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进度、质量、安全、投资等方面进行管理,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现代化、国际化接轨。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物质载体。[1]洪湖湿地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是中国红色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能对目前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起到改善作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历史性、实效性;也可以让大学生深刻了解过去和现在,展望未来,引导他们在困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因此,如何运用洪湖湿地的有效资源并将其融入湖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宜居性的测度研究未能结合可持续性长期目标及强可持续性的不足,构建可持续宜居性的理论框架并开展实证研究。结合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宏观、微观多层级构建了涵盖3个宜居子系统、4类宜居需求和18项指标的可持续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强可持续性理论,优化可持续宜居性的评价技术体系,以顾及宜居子系统间的不可替代性。使用GIS空间分析法和格网编码分析法,对江汉平原可持续宜居性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江汉平原可持续宜居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县域可持续宜居性内部极化效应减弱;(2)因自然禀赋、地理区位、政府政策等因素差异,江汉平原可持续宜居指数呈自东北向西南梯度递减的非均衡空间分布格局;(3)可持续宜居变化指数高值区以汉川市、公安县为中心向四周蔓延分布。这表明可持续宜居水平相对较弱的县域单元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结合可持续宜居指数与可持续宜居变化指数,将县域单元划分为优化建设区、适度建设区和重点建设区。基于强弱可持续理论,对标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针对不同县域类型提出的差异化建设建议,正是以江汉平原为代表的平原农业区实现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