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金融体系、股票市场相关规定、创新活动的劳动分工、税收激励机制、风险资本家的行为取向、政府机构设置等方面,分析了台湾地区技术创新体系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旨在为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第三代追赶经济体构建更为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虽然同属于“东亚模式”,但日本和台湾在信息化赶超过程中却形成了显著不同的模式,并导致了二者在新经济条件下经济赶超的失败和成功对比;以日本和“四小龙”为借鉴,东亚发展中国家在新经济条件下,只有充分利用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才能成功实现经济赶超;为了实现东亚经济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重塑“东亚模式”。  相似文献   
3.
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发达国家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信息化赶超所利用的后发优势应主要是选择性技术创新优势;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引进加快信息化步伐也是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的技术跨越优势;尤为显著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向制造业的渗透和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可获得工业化跨越式赶超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侯高岚 《亚太经济》2005,73(6):14-16
关于东亚增长源泉的“克鲁格曼命题”的争议似乎早已平息,但是对于大多数面临经济赶超使命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生在东亚的“奇迹”和“危机”所包含的经验和教训仍具有深远的含义。本文结合“克氏命题”,从后发优势视角重新审视东亚经济赶超模式,剖析东亚奇迹和危机的根源,探求更为合理的赶超模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后发优势战略"进行经济追赶的后进国家在利用后发优势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后发优势的提升.本文以东亚经济体在二战后的经济赶超为例,论证了跨国公司与后发优势提升的关系.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先进国家较多时,力图融入跨国公司生产体系可使后进国家的后发优势得以不断提升;而当经济、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接近时,发展本国的跨国公司尤其是开展向发达国家的研发投资成为提升后发优势的捷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后发优势机制"的核心在于外部动力的内生化;然后通过剖析出口导向战略,分析了发展中经济利用外部市场的正负作用.对后发优势机制的核心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结合本文所强调的后发优势机制的核心,简要评议全球性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试析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跨越与经济赶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高岚 《生产力研究》2004,(12):145-146,180
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方面的后发优势,实质上是跨越式的技术演化优势。发展中国家不仅具有通过模仿实现技术跨越的后发优势,而且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具有后发优势。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赶超”中,只有构建和利用复合的“技术模仿型+技术创新型”后发优势,才能以“跨越式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经济赶超。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梳理发展经济学中"人力与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发挥和提升人力后发优势摆脱"贫困陷阱"的命题;围绕着如何实现人力后发优势的提升,比较我国大陆和台湾省以及韩国的参与国际分工模式的差异,指出参与国际分工模式的不同对于提升人力后发优势具有不同效应;最后对比了"比较优势"理论与"后发优势"理论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论自然资源优势的提升:从比较优势到后发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阐释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以及发展模式的选择,指出后进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型后发优势并非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分析了"资源诅咒"产生的原因,针对如何摆脱"资源诅咒",指出了有效发挥自然资源后发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与后进国家产业升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比较优势战略与后发优势战略的区别与联系,指出相比比较优势战略,后发优势战略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强的贴切性和适用性;进而指出“后发优势悖论性”的存在、表现及其克服途径;最后从实践上对后进经济在跨国直接投资的作用下实现产业升级的不同方式进行了国际比较,进一步论证了在利用后发优势的过程中克服其悖论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