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试论近代北方地区的分益雇役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引言在具体考察和讨论分益雇役制之前,必须先明确和统一它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分益雇役制,是一种介于土地租佃和劳力雇佣二者之间的地主经营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地主除土地外,还提供农民住房、耕畜、农具、种子、肥料、柴炭、雇工费用以及其  相似文献   
2.
近代城市的发展与资本主义中小农场的兴起刘克祥近代时期,资本主义新式工业的兴起,城市的发展,特别是新型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开始改变传统的城乡关系,城乡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新式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刺激和加速了商业性农业的扩大,促进了农业...  相似文献   
3.
热河地区的蒙地永佃制,是在清代前期的土地开垦过程中形成的,和台湾地区的永佃制有某些相似之处。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曾对热河地区的土地开垦、地权形态、租佃关系、农业经营和民众生计等问题作过系统调查,留下了一些资料。下面主要利用这些调查资料,并参照其他有关历史记载,对这一地区清代的蒙地开垦和永佃制度作一考察分析。土地开垦和地权形态的变化热河是蒙古族聚居而又邻近中原的地区,土地开垦比蒙古族聚居的其他地区要早。清代以前,已有汉族商人、工匠、农民前往经商、做工或垦种土地。不过,人数不多,规模不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人民大学王方中教授编著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是关于民族资本主义问题的一部难得的好读物,值得我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一读。该书共八章,12万字,着重考察和分析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矿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手工业、商业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经济史学大师汪敬虞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汪公在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了60余载,废寝忘食,奋力开拓,教书育人,著述丰硕,桃李成林,无论学术研究,还是道德文章,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汪公艰辛探索、确立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的曲折历程和特殊贡献,更是值得大书一笔。"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的"中心线索"命题,最先是严中平先生提出来的。上世纪60年代初,严老主持《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集体编写时,在编写组内提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核心问题",应该作为贯穿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条"红线",并在组内外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当时因编写工作尚未真正开始,讨论比较空泛,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后因政治运动而中止。"文革"结束后,项目再次上马,但由原来30万字的高校经济系本科教材,改为多卷本专著,并决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中国农业正处于开始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发展的转折时期。甲午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不断深入、中国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对外贸易的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新式工业、以及铁路和轮船运输业的兴起,刺激了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一些地区经济技术作物的种植迅速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民同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现金收支在农户收支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同程度地加大。这表明,部分地区的农业正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加速向近代商业性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8.
近代四川的押租制与地租剥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押租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出现的一种地租剥削形式和手段,而四川是全国押租制最为盛行和典型、押租剥削最为苛重的地区。四川押租制始于移民垦荒,它一经产生后,立即成为地主压榨佃农的新途径,迅速流行、发展,蔓延和渗透到各县和几乎每宗租佃个案,与地租同为土地租佃不可或缺的条件。押租额和押祖率持续升高,名目与日俱增,手段花样翻新,其性质也由起初的地租保证蜕变为极其残酷和无孔不入的高利贷剥削,并成为地主任意役使和勒索佃农的把柄。地主通过增押增租、高押高租、明佃暗当,转押租为高利贷,以及贪婪需索、吞霸押租本金等手段,使地租剥削总量和地祖率加倍升高,佃农劳动成果被囊括殆尽,广大佃农加速贫困破产。四川物产丰饶,佃农却是“世界上最苦的”,“天府之国”成了佃农地狱。  相似文献   
9.
郑起东先生《再论近代华北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兼与刘克祥先生商榷》(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 0 0 1年第 1期 ,以下简称《再论》) ,是对我《对〈近代华北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一文的质疑和辨误》(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 0 0 0年第 3期 ,以下简称《质疑》 ,《近代华北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简称《一论》)的回应。全文长达 3万余字。但对《质疑》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和问题 ,却不作正面回应 ,例如 :①不能直接用农户利润率说明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 ;②不能直接将常年产量作为某个特定年份的实际产量 ;③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关于各省市农户…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后的中国农业封建性雇佣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后的一个时期,中国农业自由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性质的雇工经营都有明显发展,部分地区开始了农业劳动力的商品化进程。但是,这种发展很不充分,农业资本主义相当微弱,农业劳动力的商品化进程远没有完成。一方面,在多数情况下,家族劳动仍是农业劳动的基本形式,雇佣劳动只是一种补充和调剂;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雇佣劳动也不具有自由的性格,封建色彩或前资本主义色彩仍然十分浓厚。同时,各个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在一部分地区,自由雇佣劳动已占居主导地位,而在另一些地区,封建性的乃至奴隶式的雇佣劳动仍然相当普遍。即使在同一地区,雇佣劳动的性质也往往因雇主身份而异。同一雇主也可使用不同性质的雇佣劳动。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农业雇佣劳动的复杂性。本文着重讨论这一时期农业雇佣劳动的封建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