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1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田桂 《经济前沿》2008,(11):13-17
创新发展是在全方位开放、全面融入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要求,实现把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必然选择;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争创新优势、再创新辉煌,实现经济社会再一次腾飞的新跨跃;是以创新、科学、协调贯穿,以和谐、富裕、文明呈现,以务实、全面、率先彰显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的探索实践。创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无锡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无锡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2.
宋田桂 《特区经济》2009,(12):47-49
目前,无锡处于经济国际化、区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高度重合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国际经济复杂多变的环境,过去那种过度依靠外来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支撑、依赖工业主导的发展;依靠政策优惠、土地资源等的创业模式已难以为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无锡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和生态文明先驱城市,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向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攀登。  相似文献   
3.
发展创新型经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知识经济改变了经济发展主体动力,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背景的创新型经济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乃至后工业化转变,是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要尽快实现转变和跨越,关键是对发展路径的选择和经济形态的取舍。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并通过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集聚人才、科技等创新资源,逐步建立创新驱动的城市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发展的真正转型。  相似文献   
4.
高新区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之下促进城市发展、带动开放、发挥创新的先导力量。文章提出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是促进高新区发展路径的战略性、根本性转变,不断提升园区综合竞争能力,对苏南高新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并赢得主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创业,顾名思义就是创办事业。创业活动有利于把社会蕴藏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创业活动是国家经济保持活力的源泉,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促进关系。创业活动增加了整个经济投资总量,启动了长期以来被压抑的国内总需求,对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促  相似文献   
6.
宋田桂 《发展》2016,(12):27-28
当前,无锡正处于加快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入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强富美高”新无锡的重要力量,是提高无锡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根本要求,对无锡在新常态下推动经济迈上新台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以“人的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农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为动力,以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为手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素质为依托,以完善农村治理机制为支撑,进一步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建设自主创新体系.是推进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力量.是提高区域竞争能力的根本要求.也是无锡率先实现转型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加快推进无锡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对于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综合实力,促进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南开发区面临的挑战和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田桂 《改革与战略》2010,26(4):87-89,152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苏南开发区也成为江苏省内感受最早、影响最深、受到冲击最大的开放载体。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背后,更为重要的是苏南开发区面临着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等新的严峻挑战。在当前保增长促发展的形势下,苏南开发区更需要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把扩内需、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育加快发展的新优势,全面提升开发区的质量效益、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9.
要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田桂 《经济论坛》2004,(7):106-10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社会结构正在逐渐转型,伴随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农民大规模地进城务工,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个庞大的群体“非工非农”、“亦城亦乡”,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构成了中国独特的现象。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村人均占有的资源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减少农民,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10.
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减少农民,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民工的出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是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它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农村以及整个社会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