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3篇
经济概况   4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广泛使用的词;90年代后期以来,有关部门又广泛使用非公有经济的概念。现在各种政策法规文件,文章和媒体,这两个词同时都在使用。于是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两个词的内涵是不是相同?区别在哪里?相互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2.
北京民营科技企业人才创业情况    (一)北京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数量及其构成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北京民营科技企业人才创业队伍不断得到壮大。据统计,2001年北京民营科技企业从业…………  相似文献   
3.
争得梅花扑鼻香彭树堂,王凤奎冲刺市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改革的浪潮拍击太平洋西岸──中华民族开始再一个辉煌历史轮回的时候,不愿平平庸庸生活的赵毓慧开始了人生第一次拼搏。1982年,他把两年多拉煤泥、推垃圾辛勤劳动积赚的钱作为注册资金,申办了一个营业...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组织有关人员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技术创新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个重要现象是:民营科技企业中的研发型企业普遍要比加工型、贸易型、综合型以及房产型等企业成长速度慢。在“九五”、“十五”期间后者的年均增长速度多数为两位数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0%以上,七、八年时间就从几亿元滚到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规模;而研发型企业绝大多数步履艰难,一个一个都是“小老头”,经济规模普遍上不去,年均增长速度最多维持正常水平,七、八年时问经济规模超过10亿元者是风毛麟角,多数因规模上不去,新技术逐步衰变为老技术,企业就完成它们阶段使命,走向消亡。究其原因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海淀园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国策,又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当年我作为一名政策理论研究工作者,参与了海淀集体、个体机构调查和中央联合调查组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调研,迄今仍在关注海淀园的发展。纵观海淀园的发展,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启示.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6.
北京未来科学技术研究所是年逾85岁的老红军干部徐可倬创办的。17年来未来所在徐可倬领导下执著地追求,辛勤地耕耘,以“ 涓滴汇海”、致富要“ 仁”,更要“ 学”的精神,开拓进取,服务社会,以特有的创业实践丰富了北京民营科技的发展模式。 艰苦创业展新程 北京未来科学技术研究所创立于1984年秋。刚从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所长岗位上离休下来的徐可倬已满68岁。徐可倬,这位曾受鲁迅先生和邹韬奋先生影响、奔向延安成长起来的老红军。解放后又一直在纺织和科研战线从事管理领导工作的老干部,面对当时的改革大潮,他的内心也受到了极大…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为了解十五大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调查组自1998年10月下旬至1998年12月初,历时一个多月,行程一万公里,对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河南、湖北、广东、江西、上海、山东、天津、北京等12个省市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情况作了调查。现将调查报告刊登(本文有删节)如下:一、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态势、作用和特点截止1997年底,12省市民营科技企业机构数达39156家,从业人员212万人,技工贸总收入358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207亿元,上缴税金156亿元,创汇44.7亿美元,分别占全国民营科技…  相似文献   
8.
当民营科技新生事物初显的时候,人们未必都认知它存在的价值.但是.当过程积淀越丰厚,当历史的燧石一次又一次敲击它,放射出熠熠耀人的光芒时,人们才感悟到它多么重要和弥足珍贵.我与民营科技风雨同行四分之一世纪.对于我,比结果更重要的莫或于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民营科技企业如此辉煌业绩,得益于改革开放国策,得益于科技创业创新者奋力拼搏。也得益于有关民营科技政策理论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而这最后一点,正是钱学森先生最早预见和希冀的。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在神州大地上崛起20多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万紫千红结队而来的蔚然壮观的科技产业大军,令业界振奋,国人、世人刮目相看。其影响所及远远超出科技经济界。随着时间的推移,民营科技企业的价值愈益释放出来,其创造的理论与实践给人们提供了宽阔的求索与思维空间。本文重点阐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