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小鼎  李珊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8):55-82+156-157
拜登上台后,美国国内政治裂隙进一步扩大。为凝聚各方共识,拜登政府以应对“中国挑战”为内外政策调整的总驱动器,在国内政治中大打“中国牌”,对华政策安全化由对外政策领域外溢至公共政策领域。作者借鉴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分析视角,提出一个解释公共政策安全化的因果框架,阐述国内政治裂隙导致的公共政策困境如何传导和放大体系安全压力,并最终导致美国公共政策的安全化。案例检验采用过程追踪法比较了克林顿政府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以及拜登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的政策过程,初步验证了该研究假设。实际上,美国公共政策的安全化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上,在公共卫生、经贸科技和人文交流等领域都有所渗透。拜登政府公共政策的安全化在美国国内暂时起到了凝聚共识和推动公共政策进程的效果,但过度安全化增加了公共政策失控的风险,对中美关系乃至全球治理都造成了重大冲击。  相似文献   
2.
肯尼思·华尔兹出类拔萃的理论品性以及结构现实主义的创造性,成功启发了过去三十多年间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路径与方向,使其能够长久地处于学术论争的中心。作者通过对华尔兹理论品性的解读,揭示了理论品性与理论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是由于华尔兹坚持理论研究的纯粹性和严谨性,并且对理论的解释范围和能力做出了几近严苛的限定,才使得以简约、精致和严密为特点的结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构建成为可能。当前,国际关系理论创造陷入沉寂期,而国际政治现实的发展对于理论创新仍有强烈需求。由于理论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理论创新的广度与深度,深入剖析华尔兹的理论品性与理论创新之路对于认清当下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陷入困境的原因与症结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尽管结构现实主义始终饱受质疑与批评,但华尔兹的学术成果、学术理念和学术精神将始终启发后来者为实现理论创新而努力,这是他留给国际关系学界的持久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3.
霸权国介入某一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后,该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将取决于区域内的权力结构,即是否存在区域内供给中心是决定霸权国介入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存在域内供给中心,该区域安全公共产品将处于霸权主导供给模式;如果出现潜在域内供给中心,该区域安全公共产品将处于竞争性供给模式;如果确立了稳固的域内供给中心,则该区域安全公共产品将处于互补性供给模式。对欧洲防务共同体的搁浅、1966年北约危机、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召开与发展等主要案例的检验结果证明,尽管美欧存在紧密联盟关系,美国也仅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苏联权力巅峰期时采取合作立场,接受了互补性安全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使欧安会得以召开;而在其他时期,美国则对欧洲安全公共产品自主供给的要求采取了拒绝或阻碍的立场。欧洲最终能否改变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并与美国实现互补性供给,将取决于欧盟能否完成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和独立军事能力建设,形成一个自主且稳固的域内安全公共产品供给中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