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4篇
水利工程   3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2.
解翼阳  范东明  王玲玲  吴卿 《人民黄河》2015,(3):100-102,106
沟道流速是研究小流域土壤侵蚀机理与水土流失规律的重要水动力学参数之一。在室内小流域模型人工降雨土壤侵蚀过程模拟试验中,采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研发的MVC3000SAC-GE12型流速仪和示踪粒子自动量测沟道流速,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流速仪自动量测的沟道流速平均相对误差仅为5.73%,说明在小流域模型人工降雨模拟试验中沟道流速自动量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新增土壤流失量预测是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前提.利用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的研究成果,对平原风沙区某高速公路建设所造成的新增风力侵蚀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工程建设期及运行2年的过程中有可能造成的风蚀总量为1 430万kg,新增890万kg,主要来自主体工程和取土场,其风蚀量占风蚀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8.4%和48.2%,说明这两部分即是布置水土保持措施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主要淹没区和渠首所在地,全县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745.539 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44%,其中重度、中度、轻度、潜在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54.750 6、80.567 1、228.216 6、382.005 0 km~2,石质荒漠化呈加速发展趋势,导致土壤侵蚀强烈,侵蚀模数高达3 500 t/(km~2·a),水土流失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及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淅川县石质荒漠化现状和近年来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适宜当地防治石质荒漠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石窝、石阶、石坎等聚土保土关键工程措施,龙须草、香根草、斑茅、油桐、马尾松、侧柏、栎树等人工植被重建关键生物措施配置模式,生态农庄、林果药草、小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等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5.
6.
石质荒漠化是严重水土流失产生的后果,也是一种生态过程,景观格局和石质荒漠化关系密切,利用景观格局理论指导石质荒漠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淅川县为研究区,探讨了景观格局理论在石质荒漠化生态过程中的多尺度对应关系,利用水土保持景观格局理论揭示淅川县坡-沟尺度、小流域尺度、区域尺度石质荒漠化生态过程,通过对石质荒漠化景观格局的分析,将石质荒漠化景观划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构建了石质荒漠化景观综合治理模式和县域尺度生态治理模式,并提出了坡-沟尺度和小流域尺度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吴卿 《企业技术开发》2012,(26):173-174
煤质检验包括全水分测定、工业分析、发热量测定、煤灰熔融性测定、商品煤样采取、煤样制备等环节与项目,在检验工作中应当对管理和技术这两个容易发生问题的层面高度重视,保证煤质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土高塬多沙粗沙区涉及较多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几条典型小流域和现有治理模式的调查分析,初步确定了多少粗沙区两个主要侵蚀类型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1副区和第2副区各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占总措施面积的百分比:水平梯田18%-25%,人工造林45%-55%,人工种草20%-25%,坝地5.5%-7.5%,水地0.5%-2.7%,黄土高塬沟壑区北部和南部则分别为基本农田38%-50%、25%-38%,水保林43%-53%、33%-43%,经济林4%-15%、15%-25%,种草2%-6%、6%-20%.  相似文献   
9.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及渠首所在地,全县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745.539 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44%,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利用DEM、地质图等资料,基于3S技术对淅川县石质荒漠化土地坡度及岩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淅川县石质荒漠化主要发生在碳酸盐岩组区域、8°~25°坡面,8°~25°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为588.001 5 km2、占石质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8.87%;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随坡度加大的变化,在坡度小于25°时呈上升趋势,在坡度超过25°时呈下降趋势,坡度超过35°的面积只有2.679 3 km2、仅占0.36%;淅川县土地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组、碎屑岩组、多层土体、变质岩组、侵入岩组,各岩组区域石质荒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分别为461.59、164.54、119.20、66.86、40.63 km2,石质荒漠化发生率分别为58.26%、23.56%、1.96%、30.74%、24.98%,在碳酸盐岩组区域分布面积和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岩性区域。  相似文献   
10.
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主要淹没区和渠首所在地的淅川县,石质荒漠化引发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研究其石质荒漠化生态景观特征,对防治石质荒漠化、恢复植被、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3S技术,通过计算景观指数,对不同岩性、不同程度石质荒漠化生态景观空间形态、空间关系、空间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淅川县碳酸盐岩组分布区石质荒漠化生态景观较其他岩组分布区破碎,非碳酸盐岩组分布区石质荒漠化生态景观在自然条件下易被碳酸盐岩组分布区同化,生态环境已经出现退化趋势;非石质荒漠化、潜在石质荒漠化和轻度石质荒漠化是主导景观类型,生态景观整体破碎程度较低,其中轻度石质荒漠化斑块数量最多、分布最为连续且所占面积相对较大;中度和重度石质荒漠化单个斑块面积很小,呈现零星分布状态,破碎程度较高;应重点预防轻度石质荒漠化向中度和重度石质荒漠化发展。可将淅川县石质荒漠化划分为5种生态景观类型,分别构建石质荒漠化景观生态模型、建立石质荒漠化防治技术体系和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