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8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节水灌溉土壤水分控制标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与蒸腾速率是直线关系,随着土壤水分增高,蒸腾速率加大。而土壤水分与光合速率是曲线关系,且有明显的变坡点。二曲线有一个分离点,前期在18%~19%(67%~71%田持),中期在20%~22%(74%~82%田持)处,后期在19.5%~20.5%(72%~76%田持)处,此分离点似可考虑作为理论上节水灌溉土壤水分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咸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汾河灌区地面灌溉水源严重短缺,影响着灌区农业生产发展。但灌区内存在着大量未开发的浅层咸水资源,这部分水资源属于劣质高矿化度水。为了利用这部分水源进行农田灌溉,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汾河灌区地面水资源缺乏,必须走开发利用地下水的道路。而地处汾河灌区下游的三坝灌区浅层地下水又属于劣质高矿化度水,进行农田灌溉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研究成水灌溉是开发利用咸水资源的重要问题。试验说明,只要控制咸水灌溉的土壤全盐量、土壤水分、土壤相对溶液浓度指标不超过作物耐盐限度,适当地利用咸水灌溉可以保证农业增产。试验冬小麦、春玉米、棉花三种作物用咸水灌溉是比淡水灌溉减产,但比不灌溉的旱作增产,分别地产60.0%、33.7%、30.2%。  相似文献   
4.
汾河灌区实行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是提高灌区产量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浇一次河水又浇一次井水,实行河井双灌,比浇一次河水的增产42kg/亩,比两次浇井水的增产88.7kg/亩,比浇一次井水的增产112kg/亩,比不灌溉的增产265.4kg/亩,分别增产11.6%、28%、38.1%、189.4%。汾河灌区实行河井双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尉宝龙  牛豪震 《人民黄河》1997,19(1):31-33,43
随着汾河水库调蓄能力的下降,加之工业挤占农业用水,汾河灌区灌溉水源日趋紧张。但汾河一坝灌区内的稻田仍采用传统的种植、灌溉模式、灌溉用水量最高达3万m^3/hm^2,浪费水现象很严重。而且还存在着水稻与小麦灌溉用水的矛盾。为此,我们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的栽培、灌溉技术旱育秧、旱整地、浅湿间歇灌溉比传统的水育秧、水整地、深水灌溉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旱育秧比水育秧多栽6.7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汾河灌区水源及输水的实际情况,从抗旱及压盐两个角度对汾河灌区春浇灌水定额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知:在水源只能依靠河水的地区,主要以抗旱为主,采用春浇灌水定额150-180m^3/亩;在有其它水源补充灌溉且土壤含盐量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地区,主要以压盐为主,采用春浇灌水定额100-130m^3/亩;有其它水源补充灌溉,土壤含盐量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地区,采用春浇灌水定额60-90m^3/亩。  相似文献   
7.
汾河三坝溉区地下水属劣质高矿化度水,用于农田灌溉时,在增加土壤水分的同时也增加了土壤的盐分,盐分的积累又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研究咸水灌溉土壤盐分变化规律是开发利用咸水资源的重要问题,封闭坑测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咸水灌溉冬小麦、春玉米、棉花三种作物生育期分别积盐1253.4kg/亩、1443.9kg/亩、1337.9kg/亩;土壤剖面盐分分布情况是:20cm以下各层土壤都处于盐积状态,变化趋势是从20cm开始由小到大变化至80cm,然后由大到小。农作物的产量随着咸水灌溉年限的增加而减少。小区试验研究表明:在每年有一次大定额河水灌溉和地下水有一定的径流条件下,利用咸水灌溉,灌后土壤盐分不超过作物耐盐极限时不减产,也不会开成长期积盐。  相似文献   
8.
咸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汾河三坝灌区咸水灌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先淡后咸灌水方式比先咸后淡灌水方式冬小麦、春玉米、棉花分别增产66 % 、42 % 、52 % ,比单用咸水灌溉增产391 % 、79 % 、263 % 。在淡水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应采用咸、淡水轮灌,并且尽可能保证苗期淡水灌溉。三种作物生育期的土壤含盐量、相对溶液浓度以先淡后咸的灌水方式对作物生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