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1篇
水利工程   67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 DBPs)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明确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特性及对DBPs生成的影响,是实现DBPs有效源头控制的关键环节.研究探讨了上海某水库水源水中有机物不同组分与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之间的关系,为水处理工艺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结果表明,水样中亲水性有机物比例占到60%左右;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以小于1 000的小分子为主;加强消毒前水处理工艺对亲水性和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可以有效控制DBPs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原水中微量内分泌干扰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提出了检测饮用水中几种微量存在的内分泌干扰物的仪器分析方法.检测对象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双酚A(BPA),壬基酚(NP),阿特拉津(Atrazine)等,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DMP,DBP,BPA,NP和Atrazine的超纯水加标回收率、原水加标回收率均可达到70%以上;对上海市饮用水水源黄浦江进行了初步的水质调查,分别检测出较高含量的二丁酯、双酚A、壬基酚和阿特拉津.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纳滤膜对饮用水中有机物和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去除效果。对纳滤膜进水和出水进行了AOC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定,分析AOC和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间的关系,探讨纳滤膜去除AOC的机理。结果表明,纳滤膜能有效地去除TOC和UV254,去除率均高达95%以上;在不同季节,自来水中AOC浓度有显著的变化,其中AOCP17约占AOC总量的60%~70%;纳滤膜对饮用水中AOC的去除率约为60%,其去除效果受到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的双重影响。AOC多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有关。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深度处理中活性炭的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前国内生产的适合于不同水源水质的饮用水处理的活性炭品种较多,性能不一。研究表明,用作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活性炭的选炭工作至关重要,要针对所处理的水质进行吸附等温线测定、动态吸附柱试验和对实际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试验测定后经综合分析、合理评定才能选择确定合适的活性炭,而不能单采用碘值及亚甲蓝值。  相似文献   
5.
中试研究表明,常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可以将含油约为10mg/L的原水处理达标,并且除油率不受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油污染浓度为7.2~18mg/L的原水经混凝沉淀去除的效率基本相同。20mg/L的油污染仅通过常规处理无法达标,需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PAC)的强化混凝或颗粒活性炭(GAC)的强化过滤,即投加40mg/L的PAC,或在过滤阶段铺40cmGAC层的炭砂滤柱。KMnO4和Cl2的预氧化对除油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常规混凝工艺确定的最佳处理条件下,考察了单独高锰酸钾(KMnO4)和次氯酸钠(NaClO)预氧化、单独投加粉末活性炭(PAC)以及KMnO4和PAC联用对混凝处理东太湖原水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聚氯化铝和硫酸铝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0mg/L和30mg/L,聚氯化铝的混凝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铝;投加KMnO4对浊度、CODMn和UV254的去除均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不利于原水氨氮的去除;投加PAC有显著的强化混凝作用,各指标去除率均有所提高;KMnO4和PAC联用能进一步提高水中UV254的去除率;预氧化大大提高了混凝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投加1mg/L NaClO对氨氮去除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7.
硅藻土过滤工过程中的水头损失分为两部分──清洁预涂层的水头损失和附加剂加上悬浮固支的水头损失,文中介绍了每一部分水头损失的渗透系数的确定,为硅藻土过滤器设计和过滤成本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伸顶通气自循环排水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不伸顶通气的自循环排水系统进行了试验性研究,试验楼高33.6 m,共12层.结果表明,设置公称外径dn75的PVC-U通气立管,其底部与排水立管连接或直接与外界连通时,仅12、11层2个坐便器排水就可使立管内的最大负压波动达到-65 mmH2O.当通气管公称外径为dn110时,采用H管每层与排水立管连接,在底部排出横管上距离排水立管底部3 m处设置1个(φ)315 mm的塑料检查井,并将通气立管下部与检查井连接;或不设置检查井,直接在该处采用三通将通气立管与排出横管连接,以±40 mmH2O作为排水系统的破坏标准时,其通水能力约为11 L/s,并且H管每层连接的方式比隔层连接明显有利于排水系统的运行.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pH对饮用水处理过程及传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饮用水处理和传输过程受水中pH的影响较大,pH被认为是水处理化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饮用水处理中,不同处理工艺单元受pH的影响和工艺优化运行对pH范围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影响机理较为复杂,均需要有合适的pH达到处理和传输效果的优化.由于净水工艺的连续性和相关性,以及出于投资成本的考虑,不可能将所有工艺的pH调配到最优运行条件,应按照原水水质特点以及出水总体要求,参考水的pH对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机理,通过试验验证,合理调配pH,在减少浪费的前提下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测定沉淀池上升流速的两种常用方法 ,即容积法和高锰酸钾法。针对两种方法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新研制出的一种方便有效的上升流速计 ,并对其组成与原理、标定试验和实际运用情况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